最近,上海一名教师发在博客上的公开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在信中讲述了进入癌症晚期的父亲在生命最后一个月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却因没有太大的治疗意义而屡屡被拒的遭遇。他痛苦地发出感慨:终末期癌症患者是挤在医院治疗还是在家里等着?这个问题也同时困扰着所有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人。
癌症患者最需要
温馨的临终关怀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一科主任肖文华教授告诉记者,他们科60张床位,已经收治81位病人,其中60%以上是晚期癌症患者,还有许多患者院外待床住不进来。肿瘤病人增多和床位紧张的矛盾在各肿瘤中心都非常普遍,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许多医院不愿意收治,建议居家宁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一科副主任朱建华说,晚期肿瘤患者及亲属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要承受着诸多痛苦,不少患者最后一程都“走”得很无奈,而家人也往往手足无措、备受煎熬。因此对于终末期癌症患者而言,最需要的不是先进的抗癌手段,而是温馨的临终关怀。
引导病人和家属
平静面对死亡
朱建华说,晚期癌症患者精神上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肉体上的痛苦,最突出的表现是恐惧,对生命消失的恐惧、失落的恐惧,与亲人分离的恐惧以及对死亡前肉体痛苦的恐惧。对于临终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诱导病人从恐惧、遗憾、愤怒、焦虑、牵挂等困境中摆脱出来,让其客观对待生命消失。作为医生既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要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或无意义的所谓先进的治疗,而是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控制病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
作为亲属最需要理智与关怀。当一个原本活生生的人就要离开人世时,亲属都难以接受,常会有许多不理智、不现实和不接受的表现。在临床上,经常碰到有的家人为了“尽孝心”,对医生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企盼能有灵丹妙药起死回生,要求医生不惜一切代价做一些毫无意义的治疗,结果人财两空,引起激烈的医患冲突,不仅对病人无助,反而更增加了患者临终期的痛苦和烦恼。
理智选择“家居宁养”
或“临终关怀”
终末期癌症患者究竟是在医院还是在家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肖文华说,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可选择“家居宁养”。在国外,不少患者到了癌症终末期会“家居宁养”。他们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享受亲人的陪伴,并由社区医生、社工等帮助做生理和心理上的舒缓治疗、照顾和安抚,以便更好地缓解身心痛楚,较大限度地实现舒适安宁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愿望。在国内选择“家居宁养”,需要满足如下条件:患者和家属有信心和发自内心接受在家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有相关的症状出现时能有相关的医护人员做专业指导。如果不能满足“家居宁养”的条件,可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临终关怀。
在国外,许多大医院、尤其是肿瘤中心都专门设有临终关怀科室,一旦病人不能进行对因治疗,生命时间不超过2个月,都会转入临终关怀科进行治疗。目前,我国对终末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还远远不够,绝大多数医院没有专门的临终关怀科。肖文华说,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癌症病人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医院床位增加的速度,尤其是城市里大医院床位更加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就可能不会有更多的床位留给终末期癌症患者。因此,终末期癌症患者和家属在选择医院时,不要盯着大城市,不要单纯追求哪个医院治疗肿瘤有名气,而是应首选那些离家近,方便照顾,又最充满爱心,最好能进行临终关怀的医院,目的是减少病人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让病人无痛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本报记者贾晓宏 通讯员张献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