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爵士乐大使中国行:孩子们的提问令人惊叹
2012年05月28日15: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不谈政治,来段爵士乐
爵士乐曾是美国政府冷战时期的秘密武器,如今它不再那么与众不同,更多的成为一种文化交流手段
本刊记者苏洁
埃及开罗,炙热的艳阳下,刘易斯·阿姆斯特朗卖力地吹着小号,目光望着远方。他身边簇拥着几十个孩童,兴奋得叫着、笑着,小手伸向天空,仿佛在拥抱天籁之音。
今年5月,这张拍摄于1961年的照片挂到了中国国家大剧院北水下廊道东展厅的墙上,迎接着好奇目光的打量。而它身边环绕着的,是这位美国首席爵士乐大使的招牌名曲《南方小夜曲》,声音轻快如美国南部的夏夜。
这是一场名为“即兴的魅力:美国爵士音乐大使的环球音乐之旅”的摄影展。80余幅摄影作品,记录的是密歇根大学的历史教授冯·爱绅笔下《“书包嘴”吹起世界》的那段历史。
1971年,爵士乐唱到了苏联
2012年5月,密歇根州的安娜堡市已经有了夏意,冯·爱绅在忙着为即将到来的学生夏令营做准备。这位密歇根大学的美国历史教授是爵士乐的粉丝。不过,她的兴趣不止于此。
2004年,她的一部《“书包嘴”吹起世界》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热烈追捧。书包嘴,是美国爵士乐大使刘易斯·阿姆斯特朗的外号,因为他的厚嘴唇和张开的书包嘴神似。这本书不仅详尽地记录了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政府首次推出爵士乐外交的历史,更一一罗列了所有关于爵士外交珍贵史料的保存地。
1955年,22岁的昆西·琼斯成为美国政府资助的第一任“爵士音乐大使”,他组建的爵士乐团造访了南欧、中东、南亚等地。“说来你也许不信,有些国家的人民从未见过或听过小号、长号和萨克斯风同时演奏。”数十年后,昆西·琼斯在回忆起那段经历时,半开玩笑地说了这么一段话,第一次世界巡演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欢迎。
在随后的20多年,刘易斯·阿姆斯特朗、班尼·固德曼、艾灵顿公爵等优秀的爵士乐手相继投入到“爵士音乐大使”的事业中去。1978年,“克拉克·泰瑞和他快活的巨人们”乐团,进行了最后一趟美国国务院安排的爵士巡演。他们招来十多个国家的乐手,参加了“孟买爵士音乐节”,为美国的第一次爵士外交巡演画上了休止符。
“那时候的爵士乐被美国政府当作冷战时期的秘密武器。”冯·爱绅对《中国新闻周刊》评价说。
上个世纪50年代,与苏联冷战的美国政府急于向第三世界证明自己的民主与自由,以便拉拢盟友。开始他们并不看好爵士乐,但一次民间爵士乐在海外演出的意外成功,让美国政府看到了“秘密武器”的价值。
作为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表达生活和自我感情的爵士乐,自然是黑人乐手的自留地。爵士乐大使的队伍也以黑人为主,刘易斯·阿姆斯特朗、艾灵顿公爵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从伊拉克到印度,从刚果到日本,美国爵士乐走到哪里,掌声就跟到哪里。
“讽刺的是,黑人歌手在代表美国向第三世界宣扬这个国家民主与自由的同时,却在国内遭受着严重的种族歧视。这也是刘易斯·阿姆斯特朗最初拒绝做爵士乐大使的原因。” 冯·爱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爵士乐外交兴起的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争取权利的民权运动也在风起云涌。1957年,原本计划去苏联巡演的刘易斯·阿姆斯特朗突然取消了演出,原因是当时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未能解决阿肯色州小岩镇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危机。
尽管如此,1971年,由另一位爵士乐大使艾灵顿公爵带队,美国的爵士乐还是唱到了苏联。美国国务院对此兴奋不已,爵士乐评李奥纳·费勒更是评价此次巡演是“音乐外交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出击”。但继这次“成功出击”之后,美国的爵士乐外交并未维持多久。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加之国内经济衰退的加剧,美国人的“乐观”情绪逐步被瓦解,国务院似乎也没太多心思“攘外”,而是专心“安内”了。于是,盛行了20多年的美国爵士乐外交,暂时中止。
回忆循着当年的足迹
冯·爱绅钟爱那时候爵士乐手们纯粹的感觉,也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那段历史。2008年,当美国子午线国际中心决定办一个展览纪念美国爵士乐外交历史的时候,她向子午线国际中心提供了收藏照片的所有机构、地址。子午线国际中心一共收集了1000多张照片。
起初,这还只是一个国内项目。“在美国国内巡展一圈后,我们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做一次世界巡展,就像当年的爵士巡演一样?国务院非常支持这个计划,他们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爵士外交,于是给予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子午线国际中心的展览部负责人泰瑞·哈维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作为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系统的文化外交组织,子午线国际中心的职责之一是美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一年后,他们先后去了东南亚、非洲、太平洋等许多国家,循着爵士乐大使们当年的足迹。
从2008年至今,这场世界巡展已走过4个年头,去了35个国家。
“爵士乐是美国的优秀文化,也应该成为人文交流的桥梁。”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李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北京这场18天的展览,准备期将近一年。“本来希望能够把当时使用的乐器和照片原件运到中国,但因为海关和一些其他原因,最终没能实现。”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部长刘欲晓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多么美妙的世界
冯·爱绅没想到展览会持续那么久。在她看来,如今的爵士乐大使之旅,与当年有很大不同。“当年美国的爵士乐外交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如今,不仅美国国内的乐队层出不穷,世界各国的音乐市场也在蓬勃发展,美国爵士乐大使不再那么与众不同,更多地成为一种普通的文化交流手段。”冯·爱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9·11”后,爵士乐大使项目重新兴起。2005年,美国国务院文教处与林肯爵士乐中心合作,推出了“美国音乐走世界”项目。几年来,“美国音乐走世界”挑选了150多位美国乐手,巡演了100多个国家。除了爵士乐外,其他流行乐也在巡演之列。
2011年,经历了漫长的申请过程,严格的面试筛选,凯特·麦加里和乐队踏上“爵士乐大使”之旅,目的地中国。凯特·麦加里曾获得2009格莱美最佳爵士乐演唱提名。
第一次做爵士乐大使,也是第一次来中国,这位女歌手连续几天跑了武汉、上海、广州好几城市。
“在上海的中学,孩子们安静地坐在那里听我们演唱,足足一个半小时,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后来他们问了我很多乐理上的问题,让我惊叹,他们的思考很有深度。”凯特·麦加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凯特·麦加里的中国之行,正是“美国音乐走世界”项目的一部分。他们的职责是到世界各地巡演,与当地音乐交流。
这一年,除了中国,她和乐队还去了罗马尼亚、希腊,而旅途的收获,是她意想不到的,“爵士乐是在美国诞生的,但走出去你会发现,是世界让它变得丰富。”
随着项目的成熟,报名的歌手和乐队也越来越多。2012年,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规模,美国文教处还邀请了公益性文化组织“美国的声音”加入筹办行列。
“今年我们在纽约、密苏里和加利福尼亚分别设了比赛点,由爵士乐专家和政府部门负责人来进行面试、筛选。”美国国务院文教处的项目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的确是一场比赛,而且是海选。“今年筛选了12个乐队,将参加2012到2013年度的美国音乐世界巡演。”“美国声音”的外联部负责人保罗·罗克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与凯特·麦加里相比,阿里·罗兰的爵士乐大使经验可谓丰富。从2007年开始,他已经参加过至少四次爵士乐外交巡演,走过30多个国家。
2011年9月,为了缓和与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美国政府向巴基斯坦派出了阿里·罗兰的爵士乐队。过去十年,为了赢得巴基斯坦对打击“基地”组织的支持,美国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但这丝毫没能扭转巴国内的反美情绪。演出的那几天,阿里·罗兰和他的队友着西服,打领带,在舞台上卖力地演奏着刘易斯·阿姆斯特朗的经典名曲《多么美妙的世界》。
他们甚至邀请巴基斯坦乐手上台,演奏巴基斯坦的民族乐器。好在音乐没有国界,舞台下,巴基斯坦观众跟随音乐打着节拍。那时两国关系似乎前所未有的友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