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听民声)特写:再见,西海固
新华网银川5月28日电(记者刘阳、张泽远、邹欣媛)包玉梅小心地搅了搅锅里正在煮着的鸡蛋,腾出手来到案板前弓着腰剁起韭菜。一阵风刮过,露天厨房顿时扬起了黄沙,她下意识地用手护了护已切好的韭菜花。
这是西海固妇女包玉梅在故土上做的最后一顿饭。过了这个夜晚,她和家人就要带着干粮,离开祖祖辈辈耕种繁衍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新营乡张家洼村,踏上前往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的移民搬迁之路。在这里,整天为吃水发愁的包玉梅,将和195户邻居共同迎接完全陌生而又崭新的生活。“新家通了自来水,大问题就解决咧!”她憨厚地笑了笑。
25日,当记者驱车围着新营乡的深沟绕了半个多小时后,突然被几十辆卡车组成的车队挡住了去路。这是当地政府为张家洼村村民组织的搬迁车队,足有三四十辆。村民此时都在忙着同样一件事:将家里的东西尽可能往车上塞。粮食、家具、家电、锅碗瓢盆甚至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椽子……
包玉梅家的房子几乎已经拆光,拣出来的椽子绑成捆准备一起拉往新家。“搬过去总要用得上,政府给盖两三间房,我家人多,肯定要再盖几间。”包玉梅的闺女仇鹏俊边整理椽子边说,“你知道我们要搬去的地方给盘了炕没?我爹妈整天为这事念叨。”
“我去过几个新村都看见有炕,估计你们的新家也不会少吧。”记者答。
“呵呵,那就放心咧。看来最主要的是要把这几袋土豆和粮食搬上去。”这个“90后”姑娘嘿嘿一笑。
村子的另一角,王永军正在给来送行的老丈人交待拆房子的事。“房子是2004年自己一锹一锹打土坯盖起来的。拆了,苦功夫就白下了。”王永军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舍不得。
“还是搬了好,为了娃娃,值!”王永军狠狠抽了口烟说,“娃娃们上学可困难了,每天要过一道沟,走半小时的山路,遇上下雨没办法去,平时中午也不回来,吃饭就带个干馍馍。出去了,也让娃们看看外边是咋回事。”
“搬出去后就要抓紧去外面打工,银川地区活儿好找,照顾家里也方便。以后争取一年回来一趟,祖坟在这里,回来扫扫墓。”王永军告诉记者,“搬到贺兰好是好,但还是舍不得这里,从小就在这儿长大,念想太多了。”
当记者问王永军有没有带点纪念物的时候,他说:“也没什么。”但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赶紧把手里捏着的一包烟发给帮忙搬家的亲戚。小女儿王金娟躲在爸爸的身后,咬着脏脏的食指,紧紧盯着正在装车的家当。
“十一五”末,西海固地区仍有极度贫困的35万人生活在不适宜居住和发展的地方。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成为宁夏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宁夏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拿出上百亿资金实施生态移民,把他们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适宜生活和创业的地方,并将300万亩移民迁出区逐步退耕还林。
作为宁夏人口第一大县的西吉县,5年内要移民7万多人。如何把搬到新家的乡亲们安置妥当成为当地干部最牵挂的一件事。县移民办干部马文思要随车送张家洼村村民去贺兰县,之后他要留在那儿一段时间,当好“娘家人”。“有我们迁出地干部在,乡亲们终归要踏实一些。”马文思说。
第二天清晨,浩浩荡荡的移民车队从县城东的加油站集中出发。东方朝阳已冉冉升起,一道道朝霞洒进了北行的车窗,浸润着一双双眷恋而又期待的眼睛。
作者:刘阳 张泽远 邹欣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