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吧老板同情他,发微博呼吁附近商户把废品给他
好心人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变”:能吃上肉了
对他的现状,父母充满了自责 他们决定下学期让他重回学校
河南商报记者 邢军/文
见习记者 侯建勋 实习生 唐勇军/图
每晚8点,龙龙会准时出门,骑着破旧的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捡拾瓶子和废纸。
儿童节对13岁的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父亲回家收麦子了,他要捡更多瓶子,养活妈妈和弟弟。
他的事被好心人发到了网上,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他说,最重要的是,偶尔能吃上肉了。
捡了一天废品,卖了13.5元钱
红酒瓶子,5分钱一个;啤酒瓶子,2角钱一个;塑料瓶子,5分钱一个……
这一堆瓶子,是龙龙头一天的劳动成果。5岁的弟弟,蹲在一旁,乖巧地将相同的瓶子放在一起。
数完后,他多少有点失落这一堆也卖不了几个钱。果然,废品收购站老板一清点,13.5元钱。
接过钱,龙龙掏出个塑料纸巾包。这是捡来的,他的钱包。每次,当钱攒得超过50元,龙龙就会交给母亲保管,身上只留20多元钱。
废品收购站老板说,龙龙是这里的常客,两三天来一次,每次最多卖50元钱。
废品收购站不远处有座楼,龙龙和父母就租住在那里的三楼。一大一小两间房,中间隔着个公用厕所。
小房间是龙龙住的,更像个杂物间,没有窗,正中摆着张床,床头堆着成摞的废报纸,还有两编织袋瓶子。
大房间住着他的父母和弟弟,里面有台12英寸的电视机,外面裹着报纸,还能看。还有台风扇,路边捡的,修理后,还能转。
看父母养家太累,他不上学了
龙龙说话很稳,脸上透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2010年,他从南阳方城县独树村来到郑州,和在郑州看病的父母住在了一起。
刚来时,他在押寨村附近的小学上学,从三年级开始,上了两年。成绩还不错,门门都能考八九十分。突然,他说不上了。
刚开始,邻居都问他母亲董小红:孩子学习恁好,为啥不让上了?那意思,像是在说父母太不负责任。
“真是对不住孩子。真想让他上,但供不起了。”董小红说着,抬手抹掉了泪。
2008年,董小红被查出患了肾炎综合征,在当地四处求医无果。后来,她和丈夫靳新宇来郑州治疗,效果不错。为便于后续治疗,两口子干脆租房住了下来。
靳新宇没什么手艺,跟着别人当小工。每天凌晨4点半出门,到工人路附近等活。运气好能挣200多元,运气不好,100元都拿不到。这是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董小红不能干重活,只能出门拾些废品。
去医院体检、化验、拿药,都需要钱。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这刺激着龙龙下决心不上学了。“爸妈太累了,我不上学,还能帮帮他们。”
酒吧女老板带他挨家拉“生意”
王女士是金汇东街上一家酒吧的老板。
一个月前的一天晚上,瘦小的龙龙在酒吧外的垃圾桶中扒拉东西,被她看见了。
她把龙龙叫进去,把店里的红酒瓶子和废纸都给了他。
龙龙的情况让她很感伤。当天,她在微博上呼吁附近商家,有废瓶子和旧报纸留给这个孩子;第二天,她还带着龙龙,挨家挨户登门拜访,拉“生意”。
这给龙龙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他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吃上肉了。“有时候,他们会从食堂拿饭来给我们吃,有大盘鸡,还有肉。搁在以前,很久都吃不上一顿。”
第二天,龙龙给王女士买了瓶饮料,感谢她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有时,龙龙会拐进王女士店里,和她聊天。王女士会劝他回学校上学,学点知识,拾废品不是长久的法儿。
为此,她还联系了一家单位,准备一对一资助龙龙上学。
龙龙拒绝了。他说,人家挣钱也不容易,不想用别人的钱。但在王女士看来,阻挡他回学校的,是农村孩子的自卑和与城里孩子相处的困难。
父母决定让他回去上学
龙龙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干活。
他白天会睡觉,看看电视,从不看书。他说,每次看书都会想到上学,又上不起,看它净难受。
他没什么业余爱好,不上网、不聊天,只偶尔出去买点零食。他有时很犟,和父母顶嘴,但静下来,又会乖乖地听母亲数落。
今年刚过完年,同乡带着他到河北去打工。只过了两个月他就跑回来了,他说同乡老欺负他,母亲则说,他差点把人家的被子点了。
对于龙龙的现状,父母总是充满了自责。他们决定,等下学期开学,让龙龙回到学校。
龙龙同意了。
但说到未来,他岔开话题,又回到自己捡瓶子的情景凌晨时分,昏黄的路灯下,一个身形瘦弱的男孩,吃力地蹬着三轮车,载着满车的瓶子,一点点上坡。
“有时有人帮忙推,没人的话,自己往上一点点拽。”龙龙说,他有时心情会不好,但从没埋怨父母,也没为此哭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