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日讯 2010年9月5日凌晨,南京秦淮区武定新村发生一起家庭惨剧,一名洪姓女子因为孩子教育问题与丈夫发生争吵,失控之下持刀杀死丈夫和11岁儿子。在调查中,洪某始终不肯开口说话,只写过几份“自白书”承认有罪。据家人反映,洪某性格内向,跟丈夫、婆婆感情不好。娘家人称她精神有问题,但司法机关给她安排了两次鉴定,结果都是正常。昨天,法院一审宣判洪某死刑。
案情回顾
三口之家深夜上演杀亲惨剧
2010年9月5日早上六点半,家住南京市秦淮区武定新村的杨大妈像往常一样,拎着汤包、油条来到同小区儿子的住处,为孙子瑶瑶送早饭。连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应答,老人用钥匙开门进屋,将早点放在客厅桌上,然后一面叫着孙子的小名,一面走进儿子的卧室,一进门她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儿子和孙子躺在床上,浑身是血,一动不动,儿媳斜躺在地上,身下也都是血。
“杀人了!救命啊!”老人跌跌撞撞跑到邻居家求助,邻居赶紧帮她打电话报警。警方到场后发现,杨大妈的儿孙已经死亡,儿媳洪某尚有鼻息,被送往医院急救。
事发当晚因孩子教育起争执
在外人眼中,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季某46岁,在南京一家大型企业工作,遇害前一个月刚刚提拔为副总经理;妻子洪某41岁,在夫子庙一大市场做服装生意;11岁的儿子在夫子庙小学念四年级,成绩很好。一夜之间,一家三口两死一伤,到底发生了什么?结合多方证据,警方初步推断,9月5日凌晨2点左右,洪某与丈夫因口角发生争执,洪某拿水果刀将丈夫、儿子捅死,然后试图割腕自杀但未果。
6日凌晨4点左右,洪某在医院苏醒。她拒绝开口讲话,经民警多次开导,才以笔代口简述了当晚的情况。洪某称,她性格内向,比较孤僻,跟丈夫一家感情不好,经常为教育小孩一事吵架。案发当晚,丈夫回来比较晚,两人再次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吵架。“他指着桌上的刀让我去死,我心想活着没意思,于是就想一家人一起到另外一个世界吧。”在自述材料中,洪某描述了自己行凶前的心境。
案情审理
曾多次寻死,想跟孩子骨灰合葬
因为放心不下孩子所以要带走他,结果自己却没走成。获救后的洪某一心求死,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开口说一句话,甚至不肯进食,有段时间,医院只能对她进行鼻饲。进入看守所后,洪某更加封闭自己,不但不说话,还紧闭双眼,对任何事物都没反应。管教民警甚至发现她将棉毛裤拉成条藏在枕头套中,企图自杀。
洪某这种情况使得司法取证异常艰难。2010年11月起,司法部门对洪某采取了心理干预措施,经过心理专家多次疏导,洪某终于稍微有了一点反应,比如开始流泪,愿意开口说话,尽管只是只言片语。据检察官透露,洪某曾提到希望跟儿子的骨灰葬在一起。会见律师时,也说了一句“让家人放弃我吧”。
庭审中眼泪直滚一言不发
今年5月7日,武定新村杀夫杀子案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从被带入法庭的那一刻起,洪某就一直垂着头,她的右侧身体似乎很不灵便,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不住地颤抖。庭审持续了两个小时,她没说一句话,眼泪倒是一刻没停,右边衣角被她撩起擦眼泪,到庭审结束时都湿了。
庭审调查阶段,控辩双方和合议庭有权向洪某发问。但从第一个问题“你是否认罪”起,洪某就选择了缄默,公诉人只得以是或不是的方式进行发问,并让洪某以点头、摇头的方式来表示认可、不认可。律师认为仅靠点头摇头,不能反映洪某的真实意愿,他花了好几分钟开导洪某,想让她开口回答问题,但洪某毫无反应。到后来,连肢体语言都没了。记者注意到,检方出示的“被告人供述材料”,多半都是书面供述,口头供述极少。
洪某家属申请对其进行精神鉴定,司法机关也认为有此必要,为稳妥起见,洪某先后进行了两次鉴定,结果都显示正常。昨天,南京中院一审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洪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失去两代亲人的季家人共计提出100多万元民事赔偿要求,均获法庭支持。
情与法的对话
婆婆说她“有事都憋在心里”
74岁的杨大妈失去了两代亲人,她说洪某平时很少说话,有什么事都憋在心里。儿子跟她也有矛盾,主要是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跟爸爸亲,她的话孩子不太听,为这件事两口子经常吵架,到后来,孩子对她都有抵触情绪。”
从洪某的供述、证人的证词等多份证据中,记者依稀可以看到一个由严母、慈父、贪玩的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孩子喜欢玩电脑,爸爸觉得偶尔玩没关系,不怎么管,妈妈却视作洪水猛兽,家庭战争越来越多,家人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最终在有缺陷的性格的催化下,酿成了惨剧。
娘家人说她曾受惊吓精神有问题
案发后,洪某的娘家人反映洪某可能有精神问题。据他们透露,洪某20多岁时,曾在盐城一家商场打工,一天晚上商场突遭大火,洪某受惊吓过度,精神出现了问题。洪某的缄默态度也让他们对案发当晚的“真实情况”存疑。洪某的家人对扬子晚报记者说,洪某是从农村嫁进城市,当初谈恋爱时男方家属就不太赞成,近些年男方事业越来越好,洪某自卑心加重,总感觉婆家人对农村媳妇有偏见。洪某的家人认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季家人也有责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