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刘勰
核心提示
为保障广大郑州市民买菜、吃早餐的便利、安全、实惠,自2010年下半年始,郑州市组织实施了“两店进社区”工程,由市商务局牵头,在全市各社区及其周边建设社区便利店,经营早餐和蔬菜。一年的时间,266家社区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于全市大街小巷。该项民生工程作为去年郑州市“十大实事”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关注与期许。
时至今日,该项工程开展得怎么样?近日,记者进行了详细调查。
社区便利店“变形记”
铁皮搭建的临时房,绿白相间的外墙,统一喷绘的门头和编号,再加上一张笑脸作为标识,这就是郑州市200余家社区便利店的共有特征。5月28日、29日,记者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探访了十余家社区便利店,却遗憾地发现,这些便利店已然纷纷“变身”:
偃旗息鼓型
百花社区的社区便利店,在开业之初曾作为“两店进社区”工程的样板被广泛宣传,5月28日,记者走访的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该店位于郑州市人大常委会西侧,百花路46号院门口。遗憾的是,整间房子闲置,大门紧锁,窗户破烂不堪,墙身贴着二手房招租的广告。记者从破损的窗户里看到,店内空空如也,地面上堆满灰尘,一片狼藉。
附近一位老大娘说,该店去年2月初开业,只维持了不到一年。经营者换了好几个,都经营不下去,今年年初便关门大吉,无人管理。“小区里原本就有两个菜店,往北不多远还有一家菜市场,居民买菜又不难又不贵,而它的菜价却不便宜,建在这里肯定没生意。”
无独有偶,离该店不远,五一公园附近也有一家社区便利店,同样大门紧锁,荒凉闲置。
改头换面型
社区便利店的门头下面,是双汇冷鲜肉的招牌,而店里卖的全是羊毛衫,如此景象就出现在淮河路附近的桐淮小区里。当记者赶到时,店门口正用高音喇叭播着羊毛衫广告,门边立着甩卖羊毛衫的牌子,店内摆放着各式羊毛衫,人声鼎沸,生意兴隆。
与之相类似,位于陇海西路39号院(市规划局家属院)门口的一家便利店也摇身一变,成了“健康会馆”。
选址不当型
在桐柏路西侧的汝河小区里,建有两家便利店,但因设立的位置较为特殊,注定了其无疾而终的结局。
其中一家建在菜市场里,开业没几天便关了门,附近商户笑着对记者说,市场里面蔬菜、早餐又多又便宜,把店设在这里,每月还要交租金,“不死才怪。”
另一家便利店的选址颇有“味道”,记者尚未走近,便闻到了阵阵腥臭,原来,该店建在了一座公厕边上。对此,附近居民同样付之一哂:“挨着厕所卖菜卖早餐,选点的人真是太‘有才’了!”
画墙为店型
建设路与华山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临街的一面墙被粉刷成了浅绿色,与周围的建筑颜色颇不协调。就在记者对此疑惑时,附近纳凉的老人们告知,这面墙居然也曾是一家社区便利店。他们说道,该建筑原是三官庙司法所的办公地,后来在临建设路的墙上粉刷了一下,挂了个“省纺机社区便利店”的牌子,就成了一个“店”了,结果过了两个月,相关部门把牌子撤掉了,将其改作人民调解室。
扩大业务型
在记者走访的诸多社区便利店中,位于建设路与西环路交叉口附近,物华城上城门口的社区便利店,算是难得的一家勉强符合“两店”要求的。但该店也扩大了业务,将一部分改作了熟食店,且因其使本就狭窄的道路更显拥堵,也惹得附近居民颇为不快。
记者用两天时间走访了全市4个区的十余家社区便利店,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也了解到,众多市民渴望这一便民工程能扎实推进,惠及自身,并对该项工程开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诸多疑问,期待着有关部门的解答。
七问社区便利店
1.如何规划选址?
规划选址是决定项目成败的第一步。选址不当,自然难以存活。
郑州市商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便利店的选址除了考虑市场,还得看当地是否有适宜建设的土地,此外,还要征得附近居民的同意。
但事实上,征得居民同意的工作并不好做,很多时候,都是与小区的物业公司协商,但物业公司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去考虑,而忽视了居民们的需求和意愿。
2.是不是违章建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两店进社区”工程的特殊性,在限期完成的要求下,相关部门采取了先开“路条”建设,后补有关手续的方案,即规划部门会针对具体店面发一张函,相关单位便默认该建筑存在。“在赶工期的情况下,这原可理解,但现在的情况是,这么多临时建筑凭着‘路条’建成营业后,却不再补办手续,国土、规划、建设、城管、消防等诸多部门,只凭一张‘路条’便‘通关’了。”
由此一来,对这些不具备相关手续的临时建筑如何定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蜜蜂张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对此也颇为头疼,下一步清查辖区内违章建筑时,有可能将其一并上报,由上级定夺。而市商务局市场处的同志坦言,当初能够为这些建筑争取到“路条”已属不易,若想让其完备手续,只怕更难。
3.由谁建设?由谁收益?
根据市商务局《郑州市社区便利店建设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新建社区便利店采取三种建设模式:一是社区提供合适地点,由龙头企业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建设。二是由社区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临时用房,租给龙头企业进行经营。三是由第三方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搭建,租给龙头企业经营。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采取的是后两种建设模式,且还要收取一定量的租金,无形中抬高了成本。
此外,《方案》规定,每新建或改造一个社区便利店,给予投资建设方一次性资金补贴5000元,这些资金并未使经营者得到实惠,也无法惠及消费者。
4.搭车扩建何时能拆除?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个别便利店搭车扩建,市民议论纷纷。市商务局市场处的同志对此表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办事处绝不应答应。因为对便利店核发的“路条”只有一张,明确了位置、面积,搭车建的店在“路条”之外,属于毫无争议的违章建筑,是一定会被拆的。
5.改变用途该如何监管?
上网搜索“郑州社区便利店”+“转让”,或“两店进社区”+“转让”的关键词,便会涌出大量信息。记者随机拨打了其中几个电话,对方大都表示早已转让,且对经营范围无限制。其中一家商铺中转网站的客服人员热情地介绍,她手里有很多相关信息,并称有政府补助,稳赚。
在记者的实地走访中,对社区便利店改作他用、层层转包的情况也了解不少,如前文所述,大都引发了市民质疑。但该工程开展一年多以来,相关部门并未进行系统性的排查,整项工程的日常运营,似乎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牵头的商务部门并没有与整项工作相匹配的监察机构和执法权限,而具体负责建设并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办事处、社区则往往会囿于利益而网开一面。
6.具体分布在哪里?
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渴望附近能开家便利店,但却一直不知道附近有没有开店,最近的便利店距其有多远,直到一次散步才发现,小区后门附近已然开了一家店,且已营业个把月了。
采访中,不少市民的感受和陈先生一样,听说政府建了很多便利店,但不知具体建在了哪里,“把便利店的具体位置公示出来,我们也知道该去哪儿买菜。”
就连牵头负责该项工程的市商务局也不完全掌握。该局办公室的同志告诉记者,由于当初建设时是将任务层层分解,最终由办事处或社区负责建设,且实际操作过程中,规划、国土、城管等部门也会根据各自执法权限对具体位置作出调整,这就使市商务局只掌握了建设的数量,却并不完全掌握具体位置。
这便又带来一个问题,牵头的部门不掌握具体位置,了解具体位置的部门又往往是利益相关方,这加大了整治违规经营的难度。
7.是否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
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抱怨,该工程建设上似乎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速度不求落实,建好了店面就算完成任务,但究竟有没有正常运营,有没有闲置,有没有挪作他用,这么长的时间也未见核查。
市商务局的同志坦言,去年一年时间建了两百多家店,工作量很大,能按时完成已属不易,目前该局还有其它工作要做,一直未腾出手进行复查,但近期将会着手此项工作。
便利店何以实至名归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郑州市蔬菜流通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周末蔬菜直销市场,且取得了不错成绩,同时,第6次早餐工程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相形之下,“两店进社区”工程似乎远不如一年前那样夺人眼球。
但事实上,郑州市有关部门并未对此项工程放任不管,并一直在试图建立起长效机制,近期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排查,明确便利店的经营范围。
“其实,对于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来看,更何况是这样一项遍布全市的民生工程。”一位热心市民建议,郑州市的社区便利店建设可参考外地经验,在上海,便利店发展得很不错,除了本地公司“好德”外,还有合资的“罗森”、“全家”、“7-11”等店,以连锁经营的模式,纯市场化运作,大大起到了便民的效果。此外,南京的“苏果”、苏州的“可的”等连锁便利店同样在各自城市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采访中,还有市民建议,蔬菜、早餐的销售应更多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自由调节,如果哪里买菜不方便,自然会有菜源填补,政府做好监管即可。“政府如果过度干预,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会事倍功半。”
记者感言
记者在连续两天的全城大探访中深切感受到,266家便利店,相较于全市星罗棋布的社区而言,仍显杯水车薪。故而目前这些便利店更应做到物尽其用。
一项民生工程,除了有好的初衷,还要科学规划,详细论证,执行有力,监管到位,真正做到实至名归。希望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市民早日就近买到放心蔬菜,吃到放心早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