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南:农机司令的“候鸟”迁徙地图
新华网郑州6月4日电(记者双瑞)农机司令付长运脑子里有一幅“麦客”迁徙地图,靠着这幅南至海南、北至东三省的稻麦收割路线图,一年中总有6个月,村里180多台收割机像候鸟一样迁徙,一台收割机平均年收入25万元。
“五一”节开始去海南收稻,然后转战四川、湖北,5月底北上河南、山东收麦,6月中旬南下广东、广西收早稻,至9月初三分之一收割机下广东,三分之一上东三省,三分之一留在河南稻区,一直收割到11月上旬才算结束。这种稻麦两收的收割机,让农机手从传统的“麦客”变成了“麦客”“稻客”双重身份,作业期延长至6个月。
“走到哪儿了?天气咋样?好不好割?”在河南省汝南县古塔街道宋庄村,村支书付长运盯着金黄的麦田,一会儿拨一个电话,耳朵紧紧贴在手机上扯着嗓子喊。那边如果回话说“好”,他会叮嘱一句“注意安全,多挣点”。然后笑哈哈地挂断电话。有的正赶上下雨天或者机器出了问题,他就要皱着眉头多啰嗦几句。
宋庄由9个自然村组成,共有村民796户,2005年以来开始组织村民购置农业机械,目前全村有收割机180多台。付长运介绍,前几年一台收割机21万元,政府补贴4万,全国各地都种粮食,只要农机手肯吃苦就能挣到钱,一年把本儿收回来。在这种思路引导下,宋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村。
说起村里的农机手,这位农机司令来了精神,“付涛这小伙子中,不到20岁就挣了70万,付中才大专毕业非要买"小洋马"(收割机)开几年,连媳妇都不寻。”哪个农机手走到哪了,那里天气如何,一天割了多少亩,割完再往哪去,付长运全都一清二楚。
宋庄的麦子也熟了,在外地赶上下雨天或者想家的农机手就回来一趟,把家里的麦子收一收。一台机器需要三四个人手,开车收割的,谈价收钱的,看守设备的,一般都是夫妻搭档,再雇一两个人。
留守的小孩子总是很长时间见不到父母,农机手张菌高兴中又有些无奈:“只盼望多割点多挣点钱,改善生活。”
作者:双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