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制图何将 近日,有媒体爆出在北京一些超市的水果柜台里,像芒果、香蕉、枇杷、木瓜等南方水果上都发现了标注“树上熟”的标签,意即在目前催熟技术泛滥的水果市场,“树上熟”表达了在树上成熟的直观意思。这一报道引发了很多人对水果催熟剂的恐慌。对此食品专家指出,在水果的运输存储中,催熟剂使用得较为普遍,但催熟剂并不会造成人“早熟”的后果。
催熟剂应用广泛
此次因“树上熟”风波而被人们提及的水果主要有木瓜、香蕉、芒果、脐橙甚至早熟枇杷等。那么,催熟剂到底为何物?是否应用普遍呢?
据了解,对水果种植业上而言,水果的成熟分成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树上长到完全成熟,譬如杨梅、龙眼、枇杷、桑葚等,它们只能在树上完全成熟透才能离开母体,因此这种水果在产地之外的地区比较少见。
第二种情况,就是有被下催熟剂嫌疑的,就是那些成长期和成熟期不相一致的水果。也就是水果在树上已经长到足够日子可以离开母体了,但是它还未完全成熟,还将继续成熟。水果会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呼吸作用,把自己体内的淀粉转化为果胶和糖,这种情况之下的果子,就需要摆放一段时间。包括芒果、榴莲、牛油果、人参果、木瓜、香蕉等在内的大多数热带水果都属于这种类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介绍,水果催熟剂名字叫做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全世界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她表示,自然成熟的水果是最为美味的。但催熟剂之所以应用广泛,主要是因为一旦水果完全成熟,就会质地变软,很难长途运输,而且极容易腐烂。比如说,已经变黄成熟的香蕉,要装箱长途运输,必然被压烂变质,何况是从海南供应给全国各地,要运输三四千公里的距离。
因此就需要在水果质地尚硬,还未成熟的时候,就采摘下来。而且,对果把上的伤口,还要进行消毒处理。
到了销售地之后,水果不会立刻成熟,它需要一个启动因素,就是乙烯。很多水果的特点是,只要感知到一点乙烯气体,就好像收到了“赶紧成熟吧”的信号,然后颜色变黄或变红,质地软化,气味芳香,甜味增加,酸涩减少。比如说,青涩的香蕉和芒果,就必须使用乙烯利这种催熟剂,让它们在两三天内成熟,然后才能放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致早熟说”无科学依据
目前正是西瓜上市的时节,近日有网帖爆目前西瓜尚未到成熟的时节,称不少西瓜打了催熟剂、甜味剂。还有人指出,吃了催熟的香蕉、西瓜等会导致儿童早熟。
对此,范志红表示,植物的催熟剂和人体的激素,从化学结构到生理功能都不是一回事,以为水果催熟剂会让孩子提前发育,也完全是一种谣传。
她表示,使女孩提前发育的激素是雌激素,它是动物中的激素。给水果抹雌激素,对于催熟果实没什么用。少吃香蕉并不能解决提前发育的问题,控制肉类和脂肪摄入量、避免儿童肥胖,对于预防孩子提前发育更有意义。
范志红还强调,催熟剂的添加浓度是很低的,而且有效物质是乙烯气体。消费者吃乙烯利处理过的水果对健康不会有影响。因为乙烯利在水中就会分解变成乙烯,多余的乙烯会挥发到空气当中,并不会在水果中残留。世界各国都采用同样的催熟技术,几十年来还从未出现危害健康的案例。
此外,还有人担心果农和商贩会不会过量添加催熟剂,范志红指出,其实不用太担心。因为催熟剂也需要成本。明明很低的量就能达到效果,过量添加只会增加成本,没有额外好处。再说,多余的乙烯会挥发到大气当中,无需忧虑。
据了解,在200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3》中,对农作物表面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量也做出了相关规定。该标准列出,在芒果等一些热带及亚热带水果中,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量不能超过2mg/kg。只要不超过这一限度,那就是合法的。
催熟注水水果相对较重
催熟剂传闻盛传,于是坊间盛传不少辨别催熟水果的小窍门,其中一条便是不要选择外表光鲜亮丽的水果。专家指出,这一说法未必有依据。
据了解,很多人喜欢表面金黄光滑的香蕉,因此很多农户在种植的时候,会选择那些外表靓丽的品种来种植。这些香蕉在冒头之后,会专门用塑料袋包好,令其不会经受日晒雨淋,表皮不受损无瑕疵。在收获这些香蕉的时候,会事先排干沟渠的水,令蕉身较硬。
专家强调,要想健康吃水果,应优先选择应季的及本地产的农产品。本地水果不仅成熟度好,营养价值损失小,而且不需用保鲜剂处理,污染较小。
另外,自然成熟的水果,像是西瓜等,由于生长环境通常光照充足,瓜皮花色深亮、条纹清晰、瓜蒂老结。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一种果香味,催熟的水果就没有果香味。此外,还可以掂量一下,同一品种、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注水的水果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些。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