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口号的热爱,恐怕很少有国家能出其右,有人这么评价我们的口号:口号这东西就像是大年三十或者是初一、十五放的鞭炮,为的是热闹一阵子。你要是把它当作一种能够实现的承诺,你就是自寻烦恼了,看看那些我们喊过的口号,却是如此,官员财产公布喊了17年,仍然难产;加大教育投入喊了15年,上学越来越贵;医改喊了10年,看病越来越贵。既然口号总是口中楼阁,难以兑现,为什么中国人仍然如此热衷口号呢?
那些年我们一起喊过的口号
从“四个现代化”到“人多力量大”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喊口号?大概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了。那时,老师用哄小孩的口吻问大家:能不能完成啊?小朋友们异口同声:能!老师说:大声一点!大家扯着嗓门大喊:能!开运动会,大家都要站在庞大的队伍里,高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校园里,草地上,到处都是“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原来,在启蒙教育里,我们就学会了喊口号……
“四个现代化”喊了快50年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从此“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成为几代人的口号。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 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
从“人多力量大”到“少生孩子多种树”
1949年9月,针对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对中国人温饱问题的看法,毛泽东以《历史唯心观的破产》一文反驳:“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国家领导人们提出了“人多力量大”的口号,鼓励人们生育。然而,几十年后,随着人口压力的剧增,国家政策已经变成了“计划生育”,地方政府喊出了“少生孩子多种树”的口号。
“十五年赶英超美”
1957年11月,社会主义大家庭在莫斯科开会。趁着苏联刚刚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热乎劲,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共识,“社会主义正在上升,资本主 义正在衰退”。赫鲁晓夫在会上提出,要用15年时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表示,中国要用15年时间赶上和超过美国的小弟弟英国。12月份,刘少奇向全国宣布,中国要在15年内在钢铁和重工业方面赶上英国。“十五年赶英超美”这一口号在中国流传起来。
这个著名的口号,是中国百年来被迫害感在1950年代的一次爆发。它洋溢民族主义的激情,其背后是对于“赶超”的单维度理解和乐观估计。1995年,中国的钢产量增至9536万吨,终于超过了英美,1996年中国钢产量超过一亿吨,名列世界第一。200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但这时中国人发现,自己却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社会福利,均和英美存在差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对几代中国人来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口号并不陌生。这八个字是毛泽东得悉苏州市金阊小学8岁学生陈永康被特务打伤的事迹之后,亲笔题写的,并制作锦旗赠送给陈永康的。同时,毛泽东向全国的青少年发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号召。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口号逐渐变得“形式多过意义”。很多学校将这八个字刷在学校的墙上,学生记在自己的本子上,但是真正有多少人真的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许已经要大打一个折扣了。
口号满天飞,做到有多少?
喊的最响,做事做的最差
@Coo刘油茶:反腐败喊了30多年,病入膏肓;官员财产公布喊了17年,几成难产;加大教育投入喊了15年,上学越来越贵;医改喊了10年,看病越来越贵;房价降下来喊了6年,越涨越高;控制物价有信心喊了3年,结果仍不尽人意。
反腐喊了三十年,贪官不断涌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贪污腐败很少,当时很少人受贿。”李通波回忆,他记得广东省海丰县县委书记王仲贪污6万块就被枪毙了,有人给原深圳市委副书记送上一支电子圆珠笔,这样的小事市委副书记都会把它当成大事来对待,将笔上交汇报。李通波回忆,一桶花生油可以吃上好几个月,当时大家也都是凭粮票吃饭。如果收受这样的东西,也已经算得上是受贿了。
1982年,为了杜绝腐败,打击腐败苗头,中央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在这一年指出,反腐败,打击经济犯罪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斗争,并提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的思想和口号。
然而三十年过去了,关于腐败的口号喊了无数个,“让腐败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让腐败者在经济上倾家荡产”“反腐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反复的形势却不容乐观,贪官们的贪污数额越来越大,动辄上千万、上亿。与30年前相比,现在的反复局势已经“病入膏肓”了。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却宁建豪华政府楼不建校舍
在很多地方,都将教育的口号刷得遍地都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然而在这样的口号面前,某些地方的行为却让人失望。比如,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投巨资建造“白宫”式豪华办公楼,却不愿意拿出钱去修缮改造该区杨庄小学的十二间危房教室。按说当地政府大楼的建设资金足以翻建数百所小学。但杨庄小学最终是靠申请国际援助,从日本人那里得到了八万多美元援助款,才改建了校舍的。“政府有钱建造豪华办公楼,但没有钱改建破败的学校”,日本人水谷准对这种中国特色的现象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降房价的口号喊了6年,房价依然坚挺
2006年,“稳定房价,调整住房结构”是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家从金融、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包括加息、“国六条”、“90平方米70%”、“限外”等一系列“步步为营”政策,调控从“宏观”延伸到“微观”。然而,出乎人们预料,在一片“加紧调控”和“房价必降”的声音中,2006年房价却一路狂飙,一点也没有下降的迹象。站在2012年回望2006,人们会发现那时候的房价根本不算“高”——6年前,北京通州某楼盘的房价4000-5000一平米,而如今,通州的均价已经接近15000每平米。降房价的口号喊了六年,房价降了否?
“控制物价有信心”喊了三年,物价却没被“控制”
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一个月内连发4个文件,以稳定物价。在此之前,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已经在各种场合纷纷表示“有信心控制物价”,会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控制居民生活成本的上涨。然而,三年过去了,“有信心控制物价”还在说,物价却没见跌的意思,相反,随着物价的高企,“蒜你狠”、“豆你玩”、“火箭蛋”等说法不断涌现。
为什么我们如此热衷于喊口号?
喊口号、贴标语、拉横幅现在仍然盛行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各种口号,据说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比裹脚布和贞操锁要长得多,我们熟知的口号,从 “王后将相向宁有种乎”到“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如今,喊口号、贴标语、拉横幅,三大招仍然盛行,耳濡目染中,每个人打小就学会了喊口号的本领。
喊口号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听,让别人跟着口号走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社会,谁只要当了官,就等于谁干成了人生大事业,就等于谁说了算,就等于谁有了思想。因此,早在古代就有官服、官轿、官宅、官旗、官衙,就有为官的字号和口号。口号乃是治理一地的思路或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的体现。喊口号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听,让别人跟着口号走,让别人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施政思路。
口号不需兑现,最具装饰性和迷惑性,可以打马虎眼糊弄人
人们需要口号,因为现在口号有着更多的装饰性意味。虽然不少口号只是口号而已,喊再久都实现不了,是空想。但别忘了,虚幻的东西最具装饰性和迷惑性。口号正了,好像事就真了,事也就成了。一些时候,干正事前也要先喊口号,为将来的计划制造舆论,设定方向。甚至有时口号喊多了,口号便成了政绩,成了自我标榜资本,管它有没有实效。
口号更加具有目的性,嚷嚷上口效果好
今天的口号更加具有目的性。比如一家体育公司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另一家竞争对手,马上就说:“没有什么不可能”;一家软件公司刚喊:联想,只要你想……另一家马上接嘴:想都不用想!人们开始用口号来打倒口号,嚷嚷上口的口号,成了最有效的宣传工具。
讲废话、喊口号已然成了社会习惯
有人说,喊口号大概是为官一方的要证明自己正在做事,还搞得轰轰烈烈,用来虚张声势,大作舆论准备。于是全国各地相争效仿,逐渐形成风气。越是落后的地方,那里的领导越是喜欢拾人牙慧地讲废话、喊口号,乡村公路两旁贴满红红绿绿毫无实际意义的标语,房前屋后到处写上带恐吓性质的警句。
口号可以宣示一种集体纪律或价值观
1981年2月15日,全国总工会等九个中央单位,联合倡议大兴“五讲四美”之风。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出通知支持。此后,这项活动又和“三热爱”活动相结合。于是形成了人们所传诵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经典口号,成了民众耳熟能详的口号。
1985年,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从此,做“四有”新人的口号和以此为主题的活动在全国各行各业展开。
口号也是群体表达共同诉求的好方式
世界上最有创意的还是中国球迷。因为他们在为球队加油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喊加油那么简单。他们往往会发明一些特别有意思或者富有深意的加油口号,为赛场增添许多乐趣。CBA总决赛中,北京球迷们就流行在赛场上喊“换苏伟”;2008年中超赛场上“谢亚龙下课”;发源于重庆球场,后传遍全国的“雄起”,口号成了一个群体对另一群体,最简洁却最有力量的诉求表达方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