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莎高速公路项目,是中铁一局迄今为止参建的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单标价值达20.86亿元,对中铁一局,对承建项目的三公司,意义重大;项目运作成功与否,对三公司今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公司三莎高速公路项目,自去年7月初在大戈壁盐碱荒滩上建点,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目前,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及建设局树立的新疆公路建设市场标准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全疆公路建设市场观摩的窗口。
记者4月底来到该项目,从项目区域特色、施工、科技攻关、精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采访。
2010年春天,新一轮援疆建设的序幕拉开。新疆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东西部 “握手”。上海市对口援建的省道215线三岔口至莎车高速公路项目2011年6月开始实施。
三莎高速公路项目是新疆“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57712”工程中的重要项目,也是新疆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
机会岂能错过!三公司“深耕”新疆市场二十余载、区域化经营生产结出了累累硕果,近年来,五次获新疆公路市场信用评价AA级单位殊荣。
共四个标段,三公司以第一名的成绩,一下中了一、三两个标,因为是垫资施工,最后选择了三标段,这个全线价值最高、最难干、全长58.649公里的项目。三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三莎项目经理张林告诉记者。三莎高速公路起点位于天山南麓阿克苏喀什高速公路三岔口互通式立交,止于莎车县乌达力克乡北部,与即将通车的喀什至叶城一级公路相连,全长233.6公里,设计时速为120公里,总投资约120亿元,计划于2013年11月底完工。
三标段位于喀什地区巴楚、麦盖提、莎车县境内,三莎项目部所在地麦盖提县,又称“瀚海明珠”,位于新疆西南部、喀什地区东部、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文化底蕴深厚,是“刀郎文化”发祥地和“维吾尔乐舞之母”阿曼尼沙汗的故乡。因之位于沙漠边缘,地表植被稀疏,风沙肆虐,冬冷夏热,昼夜温差较大,恶劣的自然条件对高速公路施工干扰较大。
精英荟萃 2006年进疆的三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林是个“老新疆”了,经历了查昭(公路)、乌准(铁路)、乌改线(铁路)、库阿(铁路)线等项目施工,且全部盈利。有“辉煌”的业绩和经历,实战经验丰富,此副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项目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刘荣鑫,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入疆,是个新疆通。三公司副总工程师、项目常务副经理、总工李海鹏,一工区经理李天铭分别担任过京沪、京石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施工经验丰富。二工区经理陈存叶曾担任过宝汉高速公路项目的项目经理,三工区经理邸晓峰曾担任过项目经理、兰渝项目部党工委书记,项目部的其他人员,多数是久经征战的骨干。158人的大项目,可谓“精英荟萃”,三公司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样板的效应 项目部是全疆标准化、工厂化建设的一个样板。
项目部2011年6月17日进场,如何建项目驻地,颇费了一番心思。有人建议在县城租房子。而当地政府,也以为他们是来打“游击”的。
项目班子为驻地选址及建设,开会研究了10天,三公司总经理汤勇、党委书记杨峰支持张林的意见:“小项目有小项目的做法,大项目要有大项目的风格,要高标准建设独具风格的驻地,高标准进行工厂化生产。”
三公司在新疆区域化经营多年,多半时间是小本经营,值此大项目,以此为平台,正是甩掉早期 “游击队”、“小业主”帽子,高调彰显企业品牌,树立大企业高起点、正规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形象的有力时机。“同时给业主争脸,也不愧五次被评为新疆公路市场信用评价AA级单位的名号。”张林这样表述。
去年7月5日选址动工,40多天后,占地120亩(100亩是原来的盐碱荒滩),进门,一个类似大城市精装售楼部样式的建筑直入眼帘,进门的场地像高尔夫球场,植草,花园一样的项目驻地、大气的拌合站、整齐宽敞美观的钢筋加工厂、梁场等连体建筑,从之前灰白的戈壁荒滩上冒了出来,作为企业外部形象宣传的窗口,立刻给所有路过那里的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项目选择的地方,交通便利,一面紧挨着施工工地,另一面临着G310国道。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租的那120亩地,其中的100亩是盐碱荒滩,一亩地价仅20元整。
“为巩固新疆市场,公司对我们全力支持,去年,汤总给我们派了两次工作组,对项目内控、文明工地进行策划。让业主对一局有个更深的认识。对职工来说,这么远,把驻地和文明工地搞好,对参建员工,觉得这个企业好,给员工一种信心,一种归属感。目前来看,业主非常满意;员工精神状态饱满。”张林说。
去年9月30日项目部举行了一场国庆联欢晚会,邀请县领导来项目做客,当时的麦盖提县县委书记王胜平参观了项目后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会做得这么好!”并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配合项目部工作。
高标准的驻地及工厂化建设受到了业主上海代建指挥部的好评,在四个标段,将之作为样板进行推广。
4月28日,记者采访期间,新疆交通厅建设局常务副局长郝永峰、质监局局长宋学义、副局长望远福带着130人的全疆公路交通建设观摩团来此观摩,他们交口称赞:中铁一局在新疆高速公路市场树立了一面标准化、工厂化的旗帜,值得推广!
这一天,记者与全疆公路交通建设观摩团一起参观,明显得感觉到,项目植入了高铁高标准建设的理念。譬如,项目部拌合站,档次明显高出一般高速公路拌合站一大截。记者与参观的人们看到,拌合站有个LED屏正在滚动信息,上面显示着日期、温度,试验员和操作手的姓名,混凝土的型号及所使用的施工地点、里程、方量等。现场人员介绍:LED屏,原本在新疆公路项目上是没有的,项目部为了严格管理混凝土拌制,借鉴了高铁施工的做法,目前,业主要求其他标段也照此办理。
高铁高标准建设的影子无处不在,在制梁场和钢筋加工厂,记者看到了滚焊机、钢筋弯曲处理中心等工厂使用的机器,正在规模生产。
4月29日一早,在喀什机场,记者见到回乌鲁木齐的新疆交通厅质监局局长宋学义,与之闲谈,他说,大型国企中铁、中建、中交等几乎所有下属子公司,都在新疆公路市场施工,看了三莎项目,中铁一局标准化、工厂化目前是做得最好的,走在了前列。
5月19日,新疆交通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殷绍龙带领督导组到项目检查时称赞:“中铁一局不愧是大企业,三莎项目建设充分展示了大企业的风范!”
变被动为主动 项目部开工之日,正是全国银根紧缩,全疆建设资金异常紧张的时段,依靠集团公司和三公司的力量,项目部只有一个信念,树一流企业形象,变被动为主动,想方设法早开工,保质保量,多完成产值任务!
去年7月中旬,由于项目工程量大、工期紧,为保证按期完成任务,天气酷热至40℃,阳光携着极强的紫外线烤着大地,员工们顶着高温,夜以继日工作。领导班子找准控制因素、配足资源、遍地开花、平行作业、分段成型、整体推进、在管理上,采取六部一室,下设三个工区,对各工区实行独立核算、统一计价、物资设备集中采购的模式。筹建小组将项目部驻地选在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三个工区驻地分别位于线路管段的巴楚、麦盖提、莎车县境内,并明确了管段区域和工区班子分工。各工区在项目部统一指挥下,以只争朝夕、分工不分家的协作精神,参与到驻地场地平整、材料搬运、彩钢房装修装饰中,保证了7月底前满足员工入住。
在得到设计图纸的第一时间,项目部联系公司精测队,并积极邀请业主、设计代表临时交桩,交桩后,精测队员与项目测量人员徒步找到全线控制桩、进行控制桩加密工作。同时试验室检验审批手续向业主中心实验室报批,组织技术人员学习施工设计图纸、周密细致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为尽快形成施工生产大干局面做好技术准备。
7月29日上午,三莎高速公路项目在莎车县举行开工典礼之后,项目开始正式施工。项目施工标段58公里,900万方填料里,将近600万方采用的是就地取材的风积沙,如此大面积采用风积沙填筑高速公路,在全国尚属首次。8、9月的喀什地区依然酷热难耐,即便是早晨,刺眼的阳光也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中午灼人的热浪,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员工浑身湿透,汗水搅和着戈壁荒漠中的沙尘,在黝黑的脸庞上淌着。为了确定风积沙、包边砾石土不同压实系数,填料松铺厚度,测定风积沙在不同施工段的含水率,最佳机械组合方式等,给大面积施工积累数据和经验。项目不等不靠,经过艰辛探索和努力,通过了专家论证和评审。9月9日下午,在全线第一家展开了沙漠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三公司总经理汤勇,党委书记杨峰先后到项目部检查督导工作,看望慰问员工,宣讲企业形势和任务,鼓舞员工士气,号召大家以不畏苦、克万难的信念建功三莎,助力企业发展。
付出很快得到了新疆交通厅,上海代建指挥部的认可,希望中铁一局员工全身心投入,将风积沙路基填筑试验段建成全线样板工程,为全线积累经验、提供施工依据。
天气渐寒,10月6日,第一根砾石桩成功试桩,试验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0月21日,自治区交通厅质监局副局长望远福到施工现场,工地试验室检查,称赞项目“冲锋在前,精益求精”。10月26日,从自治区交通厅质监局 “三莎高速公路质量、安全检查考核通报会”上传来喜讯,中铁一局三莎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在全线四个标段、两个驻地办试验室综合考核评比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验收;经过在试验段的精心准备,四层风积沙已填筑完成,大面积施工逐步展开。至10月28日,项目完成产值4545.4万元。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为了加快冬季施工速度,11月15日项目部开展了 “奋力大干50天,确保产值超2亿”主题活动。员工们穿得厚厚的,背上馕饼和矿泉水早出晚归地在寒风里工作。12月15日,业主和总监办的人大都回内地冬休了,每个工区只留了两个监理,但三莎项目还在继续大干。因路基上结了厚厚一层冰,作业人员只好等中午气温上升冰融了之后再接着干。项目部为了促大干制定了奖励制度,与日常红黄绿牌考核相结合。参与考核的三个工区,第一名奖10万,第2名奖5万,第3名奖2万。
大干期间,上海援疆领导兼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上海援疆指挥部总指挥陈靖带队来工地慰问,吃惊地说:“没想到这条线上,你们大干能干得这么快,这么好!”新疆交通建设管理局领导看到后很是感慨:与你们交叉的麦喀高速已经停建了,但我们会从紧张的自治区建设资金中抽出10亿元,来保三莎全线4个标在建。
至去年底冬休前,项目部创造了全线8个首件工程,成为全线首件工程最多的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产值2.4亿元,是全线完成任务最多,最快的。
后来,业主上海援疆指挥部的人开玩笑说:“多亏了你们,不然我们也没什么活干,就会停工了。”
2012年3月,新疆交通建设管理局对2011年度“筑路先锋杯”劳动竞赛活动中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三莎项目部捧回了颁发给施工单位的全部四个奖“安全杯”、“进度杯”、“创新杯”,张林被评为先进个人。
精细化管理,管到点子上 说到今年集团公司开展的精细化管理活动在项目贯彻落实的情况,张林给记者介绍:项目部加强内控,抓好精细化管理最典型的,是正在实施的销号制、过磅制和亮牌制三项制度。
“在项目管理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就要管到点子上,譬如销号制、过磅制,主要材料要求台帐建得非常细。钢筋要分工点、分部位、分型号精确到根数上建立设计台帐,砼要分工点、分部位、分标号建立设计台帐,土工布材料分里程建立设计台帐,这些材料发放前对照台帐,发出去就销号了,再不给了。”张林道。
关于过磅制,主管物资的赵雷副经理带我们真实体验了一番。当运料车驶入料仓时,一高一低的摄像头马上发挥作用,高的照车上装的料,低的拍车牌号,然后过磅,摄像头抓拍的图片上的时间和过磅单上的分秒不差。一次打出来,真实可信,而且,原先监督过磅,两个人减成了一个人。
亮牌制对项目部各部(室)、工区的工作是个极大的鞭策。张林告诉记者,项目部设立了绿、红、黄三类牌,囊括了对项目各个管理行为的监督,红黄牌按月、分工区、分部门定额分配,发不出去就视为自己给自己部门发的,绿牌奖2000元,红牌罚2000元,黄牌给予警告。这样就将各部门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杜绝了管理过程中做老好人的思想,使大家都将焦点、重点聚在了施工生产上。
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料场的运距上。刘荣鑫告诉我们,项目刚进场时,戈壁料场设计里程在2868位置上,同样的路基料,经过数次勘察、比对和实验,项目部将其迁到里程2851后,缩短了17公里,按一公里一方节省0.7元计算,17公里,220万方料,运费2600多万元就省出来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 困难总是有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人与人的了解,即是如此。上海代建指挥部是自治区交通厅交通建设局外的另一个业主。在去年夏秋及冬季施工期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少不了磨合。
该指挥部人员都是从相关设计院来的,见多识广,做事丁是丁卯是卯。记者在项目驻地了解到:去年4月,新疆地区出了一份标准化管理手册,内容涉及近两年在疆一些优秀企业在驻地建设、工艺工法、党群等方面的规定和理念。指挥部人员第一次到项目驻地检查时,拿着手册对照检查,连浴室的防水灯头、插座、电线等都仔细查看了几遍,包括驻地厨房离宿舍有多远、厨房里生熟食是否分开等,都必须按照手册里的规范做。
标段900万方填料,600万方采用就地取材的风积沙,都是第一次接触,更少不了磨合。由于从未接触过此类施工,“项目进场两个月,才填了不到三万方土。”李海鹏为此苦恼过。第一个意想不到的是,此地的风积沙总是含盐碱,与填料质量要求路基中层以上必须是非盐料的规章相背离。
“我们去年9月开始做路基试验段,到11月时,两个路基试验段都没有做完,我们是专门搞路基土石方的,传出去是要被行家笑话的。”李海鹏告诉记者。
找到上海代建指挥部中心试验室人员反复商量,真叫一个严格。“严格是对的!”李海鹏说。
磨合的最后结果是达到了平衡项目积极和业主沟通并改进了试验方法,项目部采取在1公里乘以400米的区域,深挖分层取样,终于过了业主复核关。
“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了很多东西,彼此间了解增进了许多。”李海鹏认真地说。
如何填筑风积沙,又与以往截然不同。业主要求,一不能用太重的压路机,太重就陷进去了。二是运输车必须四轮驱动,以往那种后轮驱动的在此派不上用场。当项目遵循指令进行填筑时,又碰到气温过高、风积沙失水过快的难题。为了将水控制住,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了当地用的滴灌法,甚至自加工一些喷头,从内地买来些喷管试过,效果仍旧不理想。还是用笨办法,李海鹏指示大家使用焖灌法,在全线每公里打一口井,用大管子给沙喂水才解决了问题。项目团队陆续进行技术攻关,实现了路基试验段填筑、桥梁钻孔桩等首件工程施工,在全线驻地建设、试验室综合考评、首件工程等八个方面取得第一,为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关键的一年 2012年是三莎项目攻坚的关键一年。项目部通过分析和研究项目特点、重点和难点,确定了路面以下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沥青路面铺设20公里的目标。
随着春季气温回升,进入施工黄金季节。项目抢抓时机,全面掀起了大干高潮。
3月底,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郭民龙来工地慰问员工,鼓励大家发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新疆建筑市场再创新的更大辉煌。
三公司主要领导更是高度重视项目施工进展、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等工作,“一直以来,汤总每天要给项目上打好几个电话。就连你们记者来,杨书记就说了好几次。”项目部一位领导介绍。
作为全线首件盖板涵基础,在全线率先完成并验收合格的是一工区。自今年3月复工以来,已完成两公里成型路基、7.5公里即将达到分层的风积沙路基,因率先完成900亩征地工作,是最先全面打开施工局面,最先突破日产百万大关的,目前员工已全面展开结构物、路基土石方施工段施工。
全标段工程量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原材料运输困难最大的是二工区。4月28日,新疆公路工程标准化建设示范推进会,观摩的就是建在项目部中的标准化建设、工厂化生产有成效的二工区预制梁场、钢筋场。他们目前投入14台挖掘机、16台装载机、140余辆拉运车辆,抢时间在即将到来的汛期,从叶尔羌河道里抢运路基填料,人员、机械正不分昼夜地抢工大干。
沿着平整的施工便道前行,到达地处沙漠荒地边缘的三工区施工现场,在成型的路基试验段,员工们正在“精雕细琢”地工作,现在此段路基已成为三莎高速公路全线的亮点,为全线路基施工起到示范作用。目前涵洞、清表、换填、打桩、盖板预制,各施工点全面开花,所有人员轮流值班,74台套机械不停运转,呈现一片大干的景象。
截至5月30日,三莎项目部已完成路基清表7.6万平方米,挖方44.9万立方米,填方365万平方米,土工合成材料80万平方米,砾石桩8.4万延米,钻孔桩16121米/550根,板梁预制245片,箱梁预制25片,涵洞盖板预制578块,涵洞基础完成52道,墙身完成13道,累计完成施工产值4.6亿元。
前路依然任重道远,我们期待着!(贺钢 薛亮 陈小军 景江宏)
作者:贺钢 薛亮 陈小军 景江宏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