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高三7班学生看望王锦春老师
东南网-海峡导报6月6日讯(记者 吴鹏波文/图)在中国,高考承载了太多人的酸甜苦辣。明天,辛苦了一年的高三学子们,将站在高考的“战场”上,为自己的未来描绘一张蓝图。
7年前,一名导演花费了一年时间,拍摄了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纪录片《高三》。
如今,该纪录片的网络链接,又在微博上疯狂转发,转发率很快破万。
这部拍摄于龙岩武平一中的纪录片,片中的主人公们如今生活如何?昨天,导报记者联系到片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和他们一起追忆那段逝去的高三往事。
王锦春:陪着高考“伴侣”一直走下去 距离2005年纪录片《高三》拍摄完成,已经整整过去7年。
如今的王锦春老师,依旧站在讲台上,从事着他自己喜欢的职业 教师。
声音依旧洪亮,动作仍有激情,不同的是,一头黑发已经染上了斑斑“银丝”。经常回学校看望恩师的2005届高三(7)班的同学们,不由感叹“王老师真的老了”。
谈到当年参加纪录片《高三》的拍摄,王锦春说,很偶然的机会参与拍摄,对他自己是一次体验,也是一个挑战。
“刚开始,每天都有一部摄像机跟着你,是有些不舒服,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
片中,王锦春富有激情,并时常会骂人。“这都是真情的表露。”王锦春说,他是一个感性的人,在他的眼里,只有责任这种责任,一是教书育人,一是不能辜负家长的期望。
作为一名有着23年教龄的老教师,其中的19年,他都是和高三学子们一起度过的。一起吃,一起睡,高三学子的酸甜苦辣,他体会得最深刻。
如今的教书生活,依旧像纪录片中一样辛苦,但王锦春很充实。他说,教书育人,看着自己的学生考上大学,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对于高考,王锦春承认了制度的功利性,但他不排斥。“高考目前还是相对公平的,在找不到更好的制度来代替它时,我们只能适应它”。
王锦春说,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名高中老师,高考已经成了他的“伴侣”,未来的日子,他会和这个“伴侣”一直走下去。
林佳燕:目标就是好好工作,快乐生活 林佳燕,接受采访时话不多,不是一个健谈的女孩子。
高三结束后,她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读对外汉语专业。
如今的她,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一家IT企业做白领,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她感到很满意。
当初读高三时的林佳燕,学习极其刻苦,内心敏感而脆弱,不善于与人交往。《高三》这部纪录片,就是以她的日记,作为整部片子的拍摄主线。
“4月8日,离高考还有58天,离高考越近了,我怕考砸,我开始失眠,我怕别人笑,我怕父母骂,我怕失败,佳燕,为什么要害怕呢?有什么好害怕的,咬紧牙、闭上眼睛、纵力一跳,即使跌倒也应该立即爬起来,拼命往前冲呀。”这是林佳燕的一段日记,相信很多人在高三时代,都有与她一样的心态。
对于曾经的高三生活,林佳燕说,过得辛苦而又充实,永远忘记不了。她说,会把那段高三生活当做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保存起来。
作为农村的孩子,林佳燕感谢高考。她说,她高三时的目标就是考上最好的大学。
如今,一切都已经过去,现在的她,目标就是好好工作、快乐生活。
钟生明:门槛有高有低,关键在自己努力 钟生明,整部《高三》中,最出彩的一个学生。
钟生明出生于农民家庭,非常聪明,骨子里有一种不服气的气质,父亲以他为骄傲。在偏远的山村,通过网络游戏和做生意,能攒一万块,的确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当年高考落榜,本在钟生明意料之中。据说,当年他走出考场就对山上的父亲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因为他入学时成绩很好,家里不肯放弃他走读书这条路,又送他去外地复读,后来,钟生明也确实考上了大学。
如今的他,在石狮打拼,自己做服装生意。对于自己当年的逃课、抽烟喝酒,他并没有表现得太在乎。
不过纪录片导演的一句话,钟生明却记得非常牢:“高考,上大学,只是一个门槛,没过这个门槛还真不行。”
在钟生明的理解中,大学的门槛有高也有低,不同的门槛,接触的人就不同,成功的几率也不一样。和在校时一样,钟生明现在依旧不怕摔打。他说,相信经过努力,总归会取得成功。
作者:吴鹏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