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小镇被“克隆”到广东惠州 |
“仿别人的建筑,让大家说去吧”
广东惠州“洋小镇”引争议
要看到山坡中隐约可见的欧式钟塔和洋楼,还需要穿过一段尘土飞扬的硬路面;尽管仍面临“破坏环境”的指责,建成的“洋镇区”却因为色彩鲜明、风格独特,成了“旅游点”。
“五矿·哈施塔特”中国企业和作为联合国文化遗产的奥地利小镇的“混搭体”,出现在广东惠州博罗县郊外的山坡上。种种迹象表明,由于“钱景”看好,这个“洋小镇”并不在意种种非议,“仿别人的建筑,让大家说去吧”。
60亿复制奥地利小镇
一年以前,当全球媒体聚焦投资60亿元、号称打造“全国首个奥地利风格的旅游独家风情小镇”的“五矿·哈施塔特”项目时,人们大多在质疑这个项目是否涉嫌侵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奥地利小镇哈施塔特。
今年6月1日,当奥地利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伍骏霆和奥地利著名小镇哈施塔特的镇长亚历山大·斯约茨携手出现在“五矿·哈施塔特”举行的文化交流活动仪式现场时,中国五矿建设惠州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史凌云感到自己绷了快一年的“弦”多少可以放松下来了。
代表“官方态度”的伍骏霆说,作为奥地利的公民,“我们对在地球的另外一端有一个奥地利风格的小镇感到荣幸。”
不过,在很多参观者看来,这个房地产项目的真实面貌和此前一些媒体报道的“按照原样和原尺寸复制”哈施塔特的说法并不相符。
“这里看上去的确很‘欧洲’,给人感觉很好,但是我想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应该不止这点水平,而且我们这里也不可能有雪山。”正在社区售楼现场参观的博罗县居民李婷说。
史凌云说,“五矿·哈施塔特”项目并不是照搬奥地利哈施塔特镇,而是借鉴了包括哈布斯堡在内的奥地利一批城镇的建筑特点。
在跨越侵权“门槛”的同时,该房地产项目似乎也已经绕开了破坏环境的“门槛”。史凌云说,建筑工程中砍伐的桉树是经济作物,获得了当地林业部门的认可,随着工程的进展,绿地也已经完成补种。
争议变成商业利益
“门槛”消失的同时,原本激烈的文化争议正在变成多方“共享”的巨大商业利益。
对于“五矿·哈施塔特”而言,由于争议引发的广泛关注,这个项目正从最初的一个普通中高档房地产住宅项目向商业地产和旅游产业开发转变。
史凌云说,目前已有一批婚纱摄影、酒吧等项目确定入驻,未来还将引入更多成熟商业品牌;而随着“奥地利特色”不断完善,不排除这个项目未来成为珠三角地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现在,我不能说争议越多对我们就会越好。但我觉得这一点的确比较有‘意思’。”
奥地利哈施塔特小镇显然也认为自己会从争议中受益。伍骏霆说,2005年,只有47个中国人到过哈施塔特,而在“抄袭”争议出现的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8700人,增长了180多倍。他说:“这种增长是出乎意料的,也给这个地区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收益。我们愿意这样的发展一直持续下去。”
复制不可取,建筑需原创
绕开了门槛,又开始获得收益,房地产市场从“五矿·哈施塔特”接收的信号,似乎全部都是积极和正面的。
然而,正是这一点让很多人感到忧虑。
史凌云坦承,五矿建设选择奥地利风格并获得“成功”,纯属偶然,“最初就是觉得英美风、法国风、西班牙风、意大利风,甚至澳大利亚风格都有了,我们找来找去,就剩下奥地利风格还不多见。说实话,我们完全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多后续效应。”
在一位国内房企总建筑师看来,正是这种随便照搬一下欧美建筑样式就能取得成功的模式,凸显了当前我国房地产文化消费的不正常之处。
知名建筑师马岩松认为,原样复制奥地利小镇的做法并不可取,“西方小镇的人文条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经年累月慢慢形成。我们同样如此,只有静下心研究才谈得上原创。”
据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