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专家称骗术针对心理弱点 信息少常轻信者易受骗

2012年06月08日08:59
来源:大河网-河南法制报 作者:王东

  记者王东

  核心提示

  早在几年前,“短信借钱”、“开光消灾”、“汽车退税”、“兑换外币”等一些不法分子的骗术就已被曝光。此类骗术可谓老得不能再老,可现在为什么还会有人上当受骗?有犯罪心理学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受害人存在心理弱点、个人心理有一定的需求、信息获知量较少,只要加强防范、搞好宣传、严厉打击诈骗行为,任何骗术都是非常容易被识破,不能得逞的。

  1

  今年4月份,郑州市民钟女士被两名中年妇女和一名男子以找中医看病为由,骗去1500元钱、1部手机、1枚白金戒指。因钟女士不能提供具体的线索,目前,警方还在努力侦查中。

  4月16日,60岁的郑州市民钟女士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名中年妇女询问“郝中医”的住址,并称此中医不但看病好,而且能未卜先知。钟女士表示不知道,此时路边又一名中年妇女,声称知道“郝中医”的住址,并邀请钟女士一同前往。一路上,两名中年妇女与钟女士拉起了家常,

  从谈话中得知钟女士家的情况后,便悄悄电话告知另外一名男子。几个人到达一小区后,电话中的男子出现,看到钟女士后就自称是“郝中医”的孙子,并说爷爷知道钟女士要来,让其代为告知钟女士家中有血光之灾。

  钟女士发现男子对自己家中情况很了解,便询问怎么破解血光之灾。男子要求钟女士将家中值钱的东西拿来,让爷爷“开光消灾”便可。钟女士照做,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她将家中的1500元钱、1部手机和1枚白金戒指交给该男子后,眨眼的

  工夫,两名中年妇女和男子不见了踪影。此时方知被骗的钟女士报了案。

  提醒:

  郑州市公安局高新派出所一民警说,这类诈骗案中大多出现2至4名骗子,侵害的对象主要为老年人和妇女。民警提醒,要预防这种骗术,不要轻易相信街上托词接近你的陌生人;不要迷信和相信伪科学;拿出钱物给陌生人之前,应先和家人商量;一旦识破对方陷阱,设法稳住对方后立即拨打110报警。

  2

  “我是国家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国家有优惠政策,你刚购买的轿车可以享有百分之十的购置税退税,请按照指定的银行卡号缴纳一定手续费后,即可获得购置税退款。具体情况你可以打电话咨询,我的办公电话是010—51660257。”这是今年1月25日9时,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尚某接到的电话。尚某因刚买了一辆轿车,就信以为真,当即打了对方提供的电话,对方准确提供了尚某的个人信息和购车信

  息。随后,对方称邮政局工作失误,将以转账方式将退款转到其银行账户。尚某到银行后,又接到一个电话,向尚某提供了一个银行卡账号,尚某毫不迟疑往卡上打了33520元。后发觉上当,尚某立即向警方报案。同样,沁阳的王某、薛某等人也接到了同样的电话……

  提醒:

  对此,沁阳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

  长郭东方提醒市民,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后要冷静思考分析,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汽车退税等幌子,正确的办法是去相关部门查证或向警方报案,同时要保护好个人和购买汽车等大件商品的信息资料,不要随便向陌生人透露。

  此外,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接到电话别忙着按对方的要求操作,而要先问问对方为什么,或反问对方一些其他问题,以识破其诈骗伎俩。

  3

  “我在南方开了个鞭炮厂,经营不善倒闭了,只剩下这几百张值钱的‘加拿大币’。我去银行兑换时,银行服务态度很差……”今年1月15日16时许,新密市民陈女士在该市青屏广场附近等车时,一个南方人上前跟她诉苦。两人正聊着,一个穿银行工装的男子跑来,拿出5万元人民币换走“诉苦男”10张“外币”,并对陈女士说:“这外币比人民币值钱多了,你也换点,保证发财。”穿银行工装

  的男子这么一说,陈女士也想换外币赚钱。

  在两人的忽悠下,她取出5万元换了10张“外币”。

  随后,两名男子趁机溜走。陈女士发现不对劲儿后,赶紧到一家银行进行鉴定。经银行工作人员鉴定,陈女士所拿的10张“外币”是早已经停止流通的“秘鲁币”,根本不值钱。

  警方经过调取监控录像,锁定了两名

  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并于今年2月初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提醒:

  办理此案的新密市法院法官任新提醒,切勿轻信街上找借口接近你的陌生人;让你平白赚大钱的事大多是骗局,切勿上当;若对某种外币缺乏认识,千万别轻率兑换。

  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都很强

  能够抓住人的心理需求,善于察言观色

  1.不贪心不迷信

  2.广泛宣传防骗知识

  3.遇事别冲动,拿出财物前与家人商量

  4.识破对方陷阱后立即拨打110报警

  5.公安机关严打击严整治

  被害人心智较弱、受暗示心理较强

  “开光消灾”、“兑换外币”、“路口掉钱”、“短信借钱”等这些老套骗术为什么总会有人上当受骗?河南警察学院基础部主任、心理学副教授余强认为,主要是受害人存在心理弱点、个人心理有一定的需求、信息获知量较少,才促使不法分子步步实施诈骗次次得逞。

  “受害人的心理弱点,主要表现在心智较弱、受暗示心理较强和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余强说,案例中实施诈骗的人数一般都在两个以上,这就对受害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被害人多系信息盲

  “受害人被骗,也跟受害人获得信息的渠道不畅有关。”本报法律顾问、河南新动力律师事务所朱广晓认为,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但客观上,很多人至今仍是信息盲,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与信息无缘。比如,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无暇或无条件读报、看电视;相当数量的经商者宁可把时间和金钱花在饭店、酒吧、歌舞厅里,也不愿每天用一小时去读报上网……身处信息社会而与信息无缘的人,就成了骗子进攻的对象。

  防骗还需广宣传严打击

  “其实,骗子的诈骗伎俩并不高明,但是他们有较强的社交能力。”郑州市公安局经开派出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高俊山侦办过不少此类案件,他说,从实施诈骗的骗子来看,他们都有很强的能动性,善于交际,语言表达能力很强,随机应变能力不一般,善于察言观色。他们抓住了受害人的心理弱点和需求,诈骗行为才得以实现。

  “预防诈骗,不但有公安民警的责任,社会、家庭、学校和媒体也有责任。”余强建议公安机关严打严惩诈骗行为,同时,社会、家庭、学校和媒体要全方位加强防范宣传。

  “社会上的骗术,就是再翻新,也是以老套骗术为基础,只要市民提高防范意识,搞好防范宣传,严厉打击诈骗行为,任何骗术都是可防范的。”民警提醒。

  (线索提供申惠仁)

广告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广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