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海洋生物学家警告人类活动将使海洋“死亡”

2012年06月09日08:24
来源:新华网

  没有鲸、鲨鱼和海豚的海洋似乎不可想象。然而,在新书《生命之海》中,海洋生物学家凯勒姆-罗伯茨警告,如果人类继续无节制捕捞和污染,海底世界在未来50年内将成为鱼类绝迹的深渊,海洋将面目全非。

  失踪的海洋生物

  棱皮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至今仍然生活在海中,是海底世界的庞然大物。这种海龟甲壳坚硬,可以长到3米长、2吨重。然而,在我们的下一代成年之时,这种起源古老的海龟可能已经绝种。自从1962年以来,太平洋中棱皮龟的数量大幅减少,每20只仅有1只存活至今。

  棱皮龟家族“人丁”渐少的命运并不独特。过去30年来,海洋生态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变化:生物种类和数目显著减少,而人类过度捕捞正是罪魁祸首。

  面临无节制的捕捞,最先“失踪”的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海底生物。如今,蓝鳍金枪鱼、鳕鱼和智利海鲈等名贵海鱼的存活数量大幅减少。在大多数海域,鲸、海豚、鲨鱼、魟和海龟等大型海洋动物的数量减少了至少75%。白鳍鲨、锯鳐和一度“普通”的鳐等物种的数量则锐减99%。

  长期过度捕捞也导致人类经常食用的海鱼数目大幅下降,且难以恢复到历史高位。

  以美国为例,位于其西海岸附近的皮吉特湾曾以大量三文鱼洄游著称,但如今途经此地的三文鱼群寥寥无几。美国海域内的笛鲷、青鱼和鲱鱼等品种全都因过度捕捞而数量锐减。与19世纪相比,美国海域内的石斑和细鳞胡瓜鱼数量也大为减少。

  2010年,在美国定价的所有商业海产品中,近四分之一品种产量严重低于历史水平,而原因正是过度捕捞。

  21世纪到来之时,全球浅于900米的海域无不遭商业捕鱼侵扰。随着浅海鱼类和大型海洋生物的数量减少,人类向海洋更深处撒下渔网。在部分海域,人类甚至开始捕捞生活在3000多米深海的海底生物。

  海鲜市场如今售卖的产品看起来仍然品种繁多,但这却难以维系渔业的长远发展。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善于饲养并捕食处于食物链中、末端的动物,如鸡和牛等,而不是熊或狮子。这不无道理,因为前者更易繁衍、成熟周期短,即使被捕食也相对容易再生并维持其数量。

  在海底世界,同理亦然。大型海洋生物生长时间长、繁衍年代晚,尤其是生活在海面500米以下的物种,例如智利海鲈、深海长尾鳕鱼和橘刺鲷。一旦过度捕捞,它们往往难有足够的时间繁衍培育下一代,最终导致绝种。

  酸性海洋

  鱼类变得更小、更少之际,人类一度熟悉的海洋也变得越来越陌生。事实上,过度捕捞只是损害海洋健康的“杀手”之一,人类的其他行为威胁着海洋的脆弱生态,甚至可能令其成为一片酸海。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频繁,排放入地球水系的化学和工业污染物越来越多,这些污染物最终都进入海洋。另一方面,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也渗入深海,影响海水温度及其含氧量,彻底改变海洋的化学成分。

  这不是单纯的化学变化,随之引发的海底洋流运动模式改变,将产生更为灾难性的后果,威胁整个地球生态。可以说,人类已将海洋生态逼至崩溃边缘,令其难以自行修复或再度发育。

  自从进入工业时代以来,海洋已经吸收人类行为导致排放的三成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主要源自化石燃料燃烧、城市化摧毁森林和沼泽以及水泥生产。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加重了海洋的酸性。

  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得不到遏制,2050年之前海洋酸度将增长1.5倍。海洋酸度在如此短时间内大幅上升,在过去6000万年至2000万年以来闻所未闻。“海洋酸度如今大幅增长,不仅是我们有生以来从未见过,即使在地球历史中也颇为罕见,”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专家卡罗尔-特利说。

  酸度提高之际,海洋还面临“营养过剩”的危险。陆地营养大量流失,以化肥和淤泥等形式进入海洋,加上全球变暖的作用,令全球海域内出现不少营养过剩但含氧量低的“禁区”。在这里,由于含氧量过低,普通海洋生物难以存活。这种海洋生物的“禁区”往往出现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人口密集的海岸和内陆海附近。

  “黏稠物崛起”

  酸性海洋并非死海一片。化学成分变化将彻底改变海洋面貌,令诸如水母之类的“黏稠物”得以大行其道。

  海洋酸度升高,将直接威胁有碳酸盐甲壳的海洋生物生存。这类生物,例如浮游生物,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生产者”。它们不仅是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还能产生大量氧气。浮游生物数量减少,将导致沉入深海的有机物残骸锐减,而这正是深海生物赖以为生的食物来源。

  不少海洋生物绝迹之时,水母却会迎来生长高峰。在营养过剩的污染海域,水母因为养料充足蓬勃生长,短时间内即可成年,迅速扩散至更广阔的海域。在地中海国家摩纳哥、爱尔兰三文鱼养殖场、美国马里兰州海岸以及日本和印度等地,近年来均有大规模“水母爆发”,伤及游人和渔民。

  更糟的是,本应猎食水母的海洋生物难以在污染海域存活,它们的后代要经历从卵到幼体的漫长发育,成年之后才能捕食,却往往在这之前就沦为水母的食物。水母帝国在海洋崛起,出现了捕食者反被吞噬的怪现象。美国海洋学者安德鲁-巴昆如是比喻:这就好比在陆地上,斑马和羚羊大肆捕食幼狮和未成年的猎豹。

  即使食物短缺,也难以逆转水母扩散的狂潮。它们总能缩小体积、耐心蛰伏,待海水中营养成分升高后继续扩张。因此,除非海水中的营养物质长期大幅降低,否则无法根除水母之害。

  寒武纪遗留化石显示,早在5.5亿年前,地球海洋曾为水母垄断,别无其他生命形态。如今,水母、细菌和海藻等凝胶类生物在海洋疯狂生长的景象被形容为“黏稠物崛起”。这象征着海洋生态重回到多细胞生物出现以前的原始年代。

  简单算术

  拯救海洋也许并不难,少吃海鱼、限制捕捞是人类校正错误的第一步。对此,总有人反对说,全世界有这么多张嘴要喂,限制捕捞不现实。然而,简单的算术即可证明,减少捕捞其实能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假设海洋中有100万条鱼,每年捕捞总量的20%可保证渔业资源永不枯竭,这样每年渔业可收获20万条鱼。然而,如果愿意花些功夫改善海洋渔业资源,比如将其总量提升到500万条鱼,那么按同样比例捕捞每年可收获100万条鱼。

  这就好比银行存款,在利息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本金,收益自然成倍增长。此外,海洋渔业资源总量丰富,意味着更容易捕鱼,因此可大幅节约渔船和燃料所占成本。

  少捕捞却能多收获,这听上去不可思议。然而,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印证了上述理论的可行性。该报告估算,如果对当前的捕捞行为予以限制,海洋渔业资源的产出将增加四成。

  在美国海域,通过限制捕捞来促进鱼类数目增长,已有实例。由于引入限制捕捞等措施,阿拉斯加鲑鱼至今仍保持相当数量,岩鱼和条纹石鮨这两种鱼的数目近来也有恢复性增长。

  对于普通人,要想拯救海洋其实更容易,即少吃海鲜,特别是那些遭到过度捕捞或以破坏性方式捕获的海产品。龙虾、扇贝、欧鲽和鳕鱼等生活在海底深处,通常动用拖网和挖掘机才能捕捞到,对海底生态毁坏严重。

  若要吃海鲜,选择那些位于食物链末端的小鱼小虾,例如凤尾鱼、鲱鱼和沙丁鱼,尽量避免食用智利海鲈、剑鱼和金枪鱼等大型掠食者。如果实在难以戒掉金枪鱼,也尽量选择食用杆钓而非网捞的。(袁原)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