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铜佛像制作技艺助藏族村民摆脱贫困
新华网拉萨6月8日电(记者梁书斌郭雅茹)张开手掌,从拇指指尖到食指指尖之间的这段长度,就要6000元钱。这是西藏达孜县白纳村手工铜佛像制作的价格标准。而且,现在这个价格也不一定能订得到。
白纳村号称西藏的“铜佛像村”。其制作的铜佛像不仅销往多个省份,还销往印度和尼泊尔。
普通的铜片,在艺人手里敲敲打打,再经过焊接、雕刻等工序,就可以神奇地“变身”为一尊尊佛像。但这神奇的变化过程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这种技艺,至少在西藏已传承了数百年。如今,这种神秘而古老的技艺在白纳村不仅是一项文化遗产,更成为当地藏族农民摆脱贫困、实现更美好生活的途径。
在白纳村,经常能听到敲打金属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如同钱币落进钱袋里的声音。
记者走进米玛洛桑家宽大的院子,看到20多个徒弟席地而坐。有的徒弟在敲打铜片,仔细看已略有鼻子的形状;有的在将加工好的部件用电焊枪焊接在一起;一些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则挤坐在一起,拿着锥子样的工具在铜片上不停地钻,慢慢雕琢出精美的图案。
洛桑家里有整整一面墙的照片,记录着他曾制作过的佛像,有的照片上还悬挂着洁白的哈达。介绍这些作品时,洛桑的脸上满是自豪。而这些作品带给米玛洛桑的收入每年至少达到几十万元。
19世纪初,洛桑的家族就开始在昌都地区制作铜佛像,至今已传承了六七代。40年前,洛桑家迁到了白纳村,也将这项古老的技艺带了过来。
铜佛像价格不菲,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想要学成十分不易。村民丹增从16岁开始学习这项工艺,如今已是17个徒弟的师傅。“任何一个步骤都要学两到三年,最聪明的人也要学15年。”丹增说。
“需要学习绘画、设计、雕刻、敲打,铜片要敲出立体轮廓、敲出比例,差一点都不像,没有十几年很难学成。”洛桑的徒弟土丹次仁说。从13岁开始学工的土丹次仁今年已28岁了,还没有完全“出徒”。
尽管艰难,此项工艺还是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因为不仅可以学到手艺,还能改善家庭生活。一个学徒在学习期间,每天也可以得到几十元至百余元不等的收入。等到学成之后自立门户,收入则更多。
白纳村现在有10个铜佛像加工户,从事这一行业的村民有近两百人。18岁的巴桑次仁“入行”不久,目前还只能做做雕刻这种最简单的工作。“我喜欢这个手艺,我会坚持学下去。”他说。
白纳村制作的铜佛像没有广告,但那些寺庙里高高在上、受人顶礼膜拜的铜佛像就是最好的宣传。
“大昭寺里有一个佛像就是我这里做的,不少人看到这个佛像后,打听着找过来。”米玛洛桑说。如今,白纳村手工铜佛像的需求十分旺盛,有的加工户的订单已经排到五六年之后,铜佛像制作的收入已占村里总收入的30%。
“铜佛像村”不仅有高超的技艺,更有比这个小村子大得多的雄心壮志。“村里计划到工商部门注册,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白纳村"的品牌来生产加工铜佛像,形成品牌效应,带动镇里、县里的发展。”白纳村村支书巴珠说。
如同佛像打制一样,唐卡绘画、藏香制作等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项目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成为西藏百姓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作者:梁书斌郭雅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