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女子强戒所民警在与戒毒人员谈心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本报记者 宋宁华
“6·26”国际禁毒日在即,记者从市禁毒办了解到,今年1至4月,全市共查处有吸毒行为人员5527人次,同比增加48.4%。其中男性占76.5%,女性占23.5%,禁毒形势依然严峻。
令人关注的是,在女性吸毒者中,她们有的正值“20”“30”的花样年华;有的已经为人母,本该言传身教,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但因为一步错,步步错,她们只能离开家人、朋友,独自吞咽自己酿下的苦果。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青浦的上海市女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强戒所”),和几名正在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女性面对面,倾听她们坎坷的经历,从中找寻值得社会警醒的教训。
人物一 “白雪公主”变成“灰姑娘”
看到萧萧(化名)的时候,她的眼睛还红肿着,虽然不过40岁出头,一口牙齿却已残缺、黄褐,骨瘦如柴。“刚刚想到女儿的事,忍不住又哭了。女儿学校的老师告诉我,她不肯参加高考,有自闭症,甚至要拿刀片割腕,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一番安慰后,萧萧的情绪才稍微稳定下来,她打开话匣说起了自己从“白雪公主”变成“灰姑娘”的遭遇。
父母离婚妈妈跳楼
萧萧曾经拥有比普通人优越许多的家庭环境。父亲是国际海员,母亲是芭蕾舞演员。“那时候,同学们都羡慕我。”因为是独生女,父母也给予萧萧最好的成长环境,全身上下打扮得简直像童话里的“白雪公主”。
但萧萧的“白雪公主”生涯在她12岁那年戛然而止。“一天上午,老师上完课把我叫出来,萧萧,你下午别上课了,你妈妈出远门了,你去趟妈妈单位。”天真的萧萧完全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一蹦一跳地在大人带领下来到妈妈单位。和妈妈要好的“小姐妹”看到萧萧可爱的笑脸,当即训斥她,“亏你妈妈那么爱你,知道妈妈死了你居然一滴眼泪都没有!”“我当时一听就傻了,妈妈死了,这怎么可能,上午妈妈还送我上学,临走朝我挥手,叫我宝贝呢!”
但是,萧萧很快就意识到,这是残酷的现实。妈妈的同事把她带到妈妈跳楼的地方,地上还有一摊没擦干净的鲜血。原来,萧萧的爸爸有了外遇,坚持要和妈妈离婚,甚至哄骗妈妈假离婚。可是,两人离婚没多久父亲就再婚了。妈妈受不了欺骗和打击,选择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流落社会未婚生女
“妈妈走了,我再也见不到妈妈了!”萧萧对妈妈的爱顷刻间转为对爸爸无尽的恨。从此,她再也不肯和爸爸相见。
妈妈走了,爸爸成了陌路人,萧萧的亲人只剩下外公外婆了,而由于他们也已分手,萧萧只能独自生活。没有生活费,萧萧下了课就推个小车卖油墩子赚点钱维生,昔日的“白雪公主”一夜间沦为一无所有的“灰姑娘”,萧萧觉得命运对自己实在太不公平了。
眼看外公外婆年岁已高,家中经济拮据,萧萧便瞒着老人去了深圳、广州,在那里,她挣到了第一笔钱,也第一次尝到别人递来的“特殊香烟”。
“我那时候根本没想到这是毒品,更没想到自己会上瘾。只是觉得吸了这种"特殊香烟",就可以腾云驾雾,暂时忘记所有的烦恼,便一次次吸毒,寻求解脱,直到难以摆脱毒瘾。”
从南方挣到了第一桶金,萧萧回到上海,在华亭路上租了个摊位,生意一度十分红火,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几万元。萧萧和中学的一名男同学原本就是好朋友,两人成了男女朋友。但没几个月,男生就随母亲去了国外,萧萧这时才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么多年来回到家我就是一个人,怕极了孤单,当时想,要是有了孩子至少可以有个伴,我现在经济上也有基础了,自己可以养得起孩子。我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决定独自生下这个孩子。”十月怀胎,没有亲人在旁,萧萧只是请了一个保姆。孩子出世后,她在孩子甜甜的笑容中感到了久违的幸福和温暖。为了给孩子上户口,她匆匆和一个认识的人结了婚,一年多后就离婚了。
毒瘾发作以偷为生
为了女儿,萧萧决定戒断毒瘾。她在一所学校里找到了生活老师的工作,虽然不是正式编制,但毕竟有了份稳定的经济来源,“我还计划着把女儿也送到这所学校,这样我既可以照顾女儿,又可以上班,多好啊。”就在萧萧计划着美好生活的时候,她又碰到了过去的一名男“毒友”。
男“毒友”告诉萧萧,自己得了肝癌,迟早也要死的,自己住的老房子快动迁了,他看萧萧一个人带着孩子挺辛苦的,不如两个人结婚算了,将来可以把房子留给她们母女。萧萧一听,动心了。没想到,和“毒友”同一个屋檐下,时间一长,萧萧又重新开始吸毒。随着毒瘾越来越大,她也放弃了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我做了一件我最不想做的事偷。”
萧萧已经不记得自己被抓住了多少次,为了弄钱,她什么都偷,商场名牌服装、补品,被抓住出来后没几天又重操旧业……女儿知道母亲的行为,一看到她出门就苦苦哀求:“妈妈,求你别偷东西了,你每次出去我都怕再也见不到你了……”
几个月前,听说妈妈被送进强戒所,女儿跑遍了上海的公安部门苦苦哀求,“叔叔阿姨,求你们放我妈妈回家吧”。小小的孩子七转八弯、还搭乘黑摩的才找到偏远的强戒所,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要漂亮衣服,不要上学,求求你和我回家好吗……”
最让萧萧焦急的是,自从她进来之后,女儿已经不肯读书了,而且得了自闭症,看到花盆碎片、刀片等就往手上割,1个多月不肯接她的电话,也没有再寄来任何书信。“我出去后一定要找份正当的工作,好好和女儿平平安安地生活,这也是支撑我活着的唯一希望……”说到女儿,想到还有1年多的强制隔离期,萧萧的泪水又忍不住滚落下来。
人物二 公司白领竟是“瘾君子”
中途辍学“玩”海洛因
今年37岁的小晴(化名)刚见记者时显得有些拘谨,警官介绍,身材高挑的她曾经在体校打过排球,民族舞跳得也十分优美,还被少管所挑选进了艺术团。小晴听到夸奖,有点不好意思,告诉记者,“爸爸妈妈从小就对我期望很高,带我去上影厂当过群众演员,下了课把我送到外面学这个那个,我却辜负了他们……”
小晴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工厂管理人员,小晴原本读书成绩不错,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掌上明珠。后来,父母托关系把她送到北京的一所外国语学校读书,还让她住在姨夫姨妈家。“姨夫是大学教授,比我父母还古板,我好不容易挣脱父母的管教,就拿着父母给的钱去外面学DJ,晚上去迪厅打Lighting(灯光),一个月能挣几千元,这在当时是很可观的。”手头有了小钱,小晴提出要住校,父母极力反对,小晴中途辍学回了上海。
因为“卖相”好,脑子活络,回到上海的小晴很快就找到了一份文秘的工作,也结识了一名家境不错的男友。男友的父亲在法国,母亲去世,没有父母照顾,两人经常一起出去疯玩,还一起“玩”上了海洛因。
“约半年后我就发现工作提不起劲,一天不吸全身像有蚂蚁一样难受,坐立不安,后来干脆辞职,直到和男友的积蓄都用光了。”
这时,男友的父亲从法国回来了,要带他去法国。男友和父亲“谈判”,必须把小晴也带出国,父亲同意了。小晴和男友一起到苏州自愿戒毒后,男友先去了法国,承诺一年后回来接小晴。一年后,男友果然信守承诺,回来接小晴,只是此时的小晴又重新吸上了毒品,体检过不了关,法国梦就此破灭。
一次,因为陪朋友卖毒品,小晴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入狱后,父母并没有责备我,每次到了接见时间,总是早早来看我,鼓励我好好改造。我也拼命改造,希望早点回家,回报父母的恩情。但就在我要出狱前几个月,母亲因为白血病去世了,之前一直瞒着我,怕我担心。母女俩连最后一句话也没说上……”
重染白魔婚姻失败
出狱后,小晴下决心戒毒,并在一家纺织公司找到工作。小晴脑子聪明,又好学,第一个月业绩就是公司第二名,此后每个月都是第一名,最高每月能拿到3万多元薪水。
就在这时,同楼另一家公司一名男性闯进了她的生活。尽管比她小8岁,但却执着地追求她。小晴经不住对方的热烈追求,相恋一年多后和他结了婚。但婚后家庭的种种矛盾让小晴心情烦闷,她向一起长大的“小姐妹”倾诉,而她们中有的人也是“瘾君子”。在听她倾诉的同时,“小姐妹”递上的“解忧药”又让她重染白魔。
不久前,小晴的丈夫向她提出离婚,小晴虽然百般不愿,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是因为她的吸毒让他们无法再回到过去的幸福生活。“每当我绝望时,强戒所的警官总会鼓励我,"加油,你行的!"
下个月就要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小晴说:“我回想起来,所有快乐的时光都是和毒品无关的,我太希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所以我一定要戒掉!”
【延伸阅读】
彻底戒断毒瘾需要家庭社会合力
上海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邵霞介绍,近年来,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戒毒教育上不断创新方法,戒断率比过去大大提高。过去往往注重对吸毒危害的教育,现在,强戒所通过帮助戒毒人员重建心理防御系统、生理防护系统、认知价值体系和社会支持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中,快乐教育、同伴教育、情景模拟、激励教育等方式,在女性吸毒者身上试验下来,效果明显。比如通过“每周一问”,让强戒人员自己提问,自主思考,剖析自己吸毒的原因、性格的缺点等,很有针对性。通过写快乐日记、出快乐小报等方式,让强戒人员重新找回自信和快乐。通过设计戒毒的情景模拟,让强戒人员提高戒毒拒毒能力等。
“要彻底戒断毒瘾不是光靠一种方式方法就能解决的,需要家庭、场所、社区合力,尤其是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对于这些女性彻底戒断毒瘾至关重要。”邵霞说。
作者:张龙 (来源:新民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