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物业也要有担当
要实现生活垃圾有效分类,物业公司的二次分拣很重要。但现行物业管理条例并不包含物业公司的垃圾分类职责。同时,物业公司的服务内容是根据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确定的,其中也没有垃圾分类的工作要求。
“6·5世界环境日”前后,垃圾分类更令不少媒体和社会人士关注。怎样才能激励物业公司在垃圾分类中发挥作用?记者在黄浦区半淞园街道了解到,他们正试点社区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物业管理企业参与推动垃圾分类。
垃圾分拣员专业化培训
大棒骨是湿垃圾吗?不,它是干垃圾,因为它不易分解。鸡骨头是干垃圾吗?不,它是湿垃圾,因为它容易分解。
许洪强在半淞园社区做了五六年废品回收,去年垃圾分类试点后,又做起了分拣员,他说,“如果没有经过垃圾分类的专业培训,还真不能准确回答居民提出的那些分类问题。”
原来,半淞园街道房管办在走访试点小区发现,目前垃圾分拣员多种多样,有专人的,有保洁人员兼任的,还有非在编民工负责的。这样的现状不利于垃圾分拣工作长期、有效开展。垃圾分拣员的工作看似简单,但也需要专业化的培训明确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各项垃圾分类的要求。于是,分拣员多要补上垃圾分类专业培训这一课。
分档考核完善补贴制度
物业公司在街道、居委会指导下,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让垃圾分类在小区最后一道关上有了保证,但这也增加了物业公司的运行成本。
目前,半淞园街道物业小区大的超过1200户,小的只有几十户,两者相差几十倍,工作量也相差了好几倍。在去年的试点中,区政府对试点小区的垃圾分拣员试行补贴。政府部门对试点小区设置一个最低补贴基数,根据小区规模大小分别进行分档补贴。分档补贴可按照小区的建筑面积、户数设定,也可以按照每天分拣出的桶数设定;补贴公开化,便于操作。同时,补贴发放还要结合考核制度,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加强政府对物业小区垃圾分拣,以及分拣员的指导监督。
“但有意见认为,目前本市各个试点区县对分拣员的激励机制各不相同,即便试行补贴制度,也仅仅是试点期间的临时措施。”半淞园街道城管科丁伟龙负责垃圾分类项目,他说,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因此,在地方立法机构修订物业管理条例时,应当明确垃圾分类是物业公司的法定职责,并配套解决物业公司的利益问题,保障垃圾分类的常态、长效化。
家园环保有志愿者小组
在物业管理法规尚未修订之前,建立环保家园的垃圾分类新秩序,需要借助志愿者参与社区自治。
“居委会也设立了专项资金鼓励分拣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成立了社区垃圾分类7人志愿小组居委会主任担任组长,业委会副主任、物业公司经理担任副组长,居委会卫生、妇代、保洁员、居民代表共7人参与。”黄浦新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方金娣说,7人小组特别邀请物业公司参与,这样的志愿者组成结构能保障最广泛的社区发动;自去年5月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小区已回收旧衣物超过1300公斤,可回收和玻璃共10011.9公斤,厨余垃圾达1016桶。 (来源:新民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