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志愿者体验老司城考古遗址
新华网长沙6月10日电(记者刘隆明星)一场以土司文化为主题的申报世界遗产宣传暨现场考古发掘活动,9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老司城遗址举行。目前,老司城遗址正在积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活动现场举办了土家族原生态文化表演及文化遗产知识保护讲座、知识问答赛、志愿者现场考古体验等活动。招募而来的20名湖湘考古志愿者拿着洛阳铲,与被誉为“江南紫禁城”的湖南永顺老司城“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野外考古发掘的乐趣。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统治问题的一种民族政策。老司城遗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
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也是土司统治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土家族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中心。在长达800余年的区域自治制度中,共经历9个朝代,世袭27代35位土司。鼎盛时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曾呈现出“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繁华景象。
1995年至今,老司城遗址已经进行了先后5次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基本探明了城内宫殿、衙署、宗教、苑墅、街巷、土司墓区及外围其他遗址的分布情况。
湖南省考古所研究员柴焕波介绍说:“源于对文化遗产概念的重视与科研目的,省考古所进行了此次有志愿者参与的考古发掘活动。根据目前的发掘情况,衙署区的年代极有可能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
孙雾是永顺一中学生,也是此次考古活动的志愿者,在接受采访时她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一条初露端倪的鹅卵石小径,“作为一名土家族儿女,土司文化是我们土家族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参与这次考古活动,我们更加了解本族的历史。”
柴焕波说:“让青少年参与考古很有价值,不仅可以普及他们的考古知识,更能让考古学科走进社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作者:刘隆明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