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土地”成中国经济发展不能承受之重
近日,“中国毒土地”的新闻频频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下。 6月4日的《财经》杂志首先揭露“中国毒土地”的存在:近年来,在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之中,占据市区优越位置的一些劣势工业企业易地、搬迁改造,留下大量被严重污染的毒地,由于其地理位置往往优越便利,这些地块几乎都被开发,许多毒地未经治理,就被“正常使用”。
接着,6月11日的 《经济参考报》报道,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更触目惊心的是,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中国土壤学专家潘根兴说,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由此看来,“毒土地”已成中国经济发展不能承受之重。其原因,是各地以追求GDP为核心的政绩观,不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大量违法排污、超量排污。有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发展心切,有意无意地忽视环境保护,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对数据进行隐瞒。据报道,2006年到2010年,环保部费时五年耗资10亿元进行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大规模调查。但较之此次调查数据,环保部讳莫如深,至今未对外公布结果,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也避而不答。
“毒土地”带来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表示,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亿公斤。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所以治理和拯救这些土壤迫在眉睫。
当然,“毒土地”的事实被揭露于公共视野之中,不啻是骤然来袭的坏消息,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或许能引起国家更加重视土地管理,从而弥补土地治理的空白。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前不久所言,2012年的环保专项行动要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把加大重金属相关企业监管作为一项维护群众健康,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
毋庸置疑,我国的环境保护现如今不再是技术、资金、运作是否到位的问题,而是制度能否变革、观念能否完全转变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发展转型。此外,必须加强在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披露,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和激情。目前,要具有前瞻性、从容地解决眼下的危机,就必须从强化法律执行、行政处罚、道德约束、文明教育等方面入手。(周子勋)
作者:周子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