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8000多绣娘“绣”出震后致富新路子
新华网成都6月12日电(记者党文伯)当记者走进四川汶川县银杏乡羌绣产业基地时,46岁的羌族绣娘张国花正一针一线地制作着羌绣。“我刚加入"羌绣计划"时,每月收入才几百元。干了3个多月,手头熟练了,上个月赚了近2000元。”她说。
2008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重创巴蜀大地,一些掌握羌绣重要技法的传承人不幸遇难,羌绣一度濒危。震后,四川省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实施了“羌绣计划”,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当地培训老百姓从事羌绣生产,培训合格后领取绣片在基地或家里绣制,完成后的羌绣作品通过公司对外销售。
4年多来,“羌绣计划”已培养出了8000多名手艺熟练的羌族妇女,她们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绣娘。这一计划不仅抢救了震后濒危的羌族文化,更为群众闯出了一条震后致富新路子。
记者日前走进理县木卡羌寨时,38岁的麦小群正和邻居一起在鞋套上面绣着羌族特色花朵。她告诉记者,震后一家4口人只有一亩多地,她上午在地里干农活,下午就在家里制作羌绣。麦小群的家里挂着她制作的3幅羌绣,有熊猫、有仙鹤和森林,寄托着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尽管目前当地旅游开发还相对滞后,但麦小群一家看好未来发展,他们利用家里的空闲房屋办起了家庭旅馆。“遇到节假日,两间客房还不够用。我现在最希望自己手中的绣品能得到游客青睐,卖出去后补贴家用。”麦小群说。
现在的羌绣,已经成为羌寨的绚丽“名片”。“在那里,不仅可以一览羌绣独特的制作工艺,还可以领略羌寨的神奇与壮观。”成都市民张军说。
作者:党文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