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些街坊,那时候我可能也会失败。”日前,在当地举办的“托举向善的力量”道德讲坛上,“托举哥”周冲面对一众街坊,向媒体“吐槽”当时大家共同救援坠楼女童琪琪的情形。
正如这次道德讲坛的主题托举向善的力量,在危险时刻把孩子托举起来的,不只是在网上疯传的照片里的周冲,还有那些“看不见的手”。在救人过程中,周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街坊们并未袖手旁观:潘姨最先上楼敲门,张虎和妻子拿来棉被,在楼下做保护网,老周找了旧床垫垫楼下,老张上楼砸门,丘仁贤现场指挥救出孩子,老扬用切割锯切断花架,老朱用毛巾护住孩子……如果没有街坊的出手相助,不仅小女孩无法脱险,救人的周冲也有生命之虞。
“不要只看到台上英雄,幕后英雄也感人”,在“托举哥”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各方青睐对象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托起“托举哥”的最美街坊们,思考支撑善行的“道德底盘”,展现了一种更为深广的道德视野。
近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军人”高铁成等道德楷模不断涌现,赢得了全社会上上下下的普遍认同,掀起了一股股向善的热潮。这无疑是值得欣喜的。但由此而来的一个道德课题就是,如何把一个个最美中国人的个体努力,放大为更多人的道德践行,为社会风气的改善激发更多向上的力量?
在这方面,我们的社会有感人的事迹,也有惨痛的记忆。此前,救人被讹、扶老难题、路人冷漠下的小悦悦事件,对道德环境、社会风气的忧虑,一时成为人们心头难以抚平的道德伤痛。在利益规则、错误观念、不良风气的侵蚀下,怎样力挺好人好事,为道德与善良撑腰?一直是社会面临的挑战。
融化坚冰,需要行动的热力,也需要正向的能量。从评选和表彰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到鼓励扶老的各种“撑腰体”,从数百万网民为张丽莉微博祈福,到杭州全城为吴斌送行,到广州满城呼唤“托举哥”,一再表明了人们渴求真善美、渴望道德回归的强烈愿望,扬善崇德依然是社会主流,制度、法律、舆论等方面的道德激励也从未停止,这正是一批批最美中国人脱颖而出的社会背景。
随着“最美”的道德交响激荡中国社会,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人心未冷,善行可为,民间蕴藏着巨大的道德资源和道德动力,普通人身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道德潜能。让我们珍视和善用这来之不易的道德力量,尤其是面对最美中国人为代表的平民英雄们,需要在褒奖中保持其“最美”的草根本色,在宣传中真诚讲述普通人的道德历程,在感动中拨动人们的心灵之弦,在共识中凝聚更为广泛的行动力量,从而为“最美”生长与绽放涵养更为丰沃的社会土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