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吉县人祖山人祖庙内的女娲庙内景。
庙内发现的头盖骨碎片。
均新华社记者 范敏达 摄
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范敏达
山西省吉县发现的疑似6200年前某位女娲的 “皇帝遗骨”事件近日在网上引来众多质疑。网民们认为,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形象,用考古去证实显得荒诞。同时,一些网民质疑这次考古发现背后有商业操作的背景,表示考古不能被经济利益所“绑架”等。
女娲究竟是神还是人?“皇帝遗骨”的背后是不是有旅游公司的炒作推动?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疑似某位女娲“遗骨”遭网民质疑
6月2日至4日,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监评听证会在吉县召开。专家们根据人祖山山麓柿子滩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的万年前 “女娲岩画”分析认为:女娲可能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号。在漫长的母系社会时代,绝不会只有一个“女娲”。6200年前的人头骨很可能是某代女娲或最后一代女娲的遗骨。这一结论引起了网友的强烈质疑。
事发后,有媒体采访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刘教授的“所谓"三皇"、"五帝"目前看来还都只是传说,都很"玄",你问这个是不是女娲的骨骸,这我可不敢说”的话语,更是将“皇帝遗骨”的质疑推向高潮。网友“张瑞”说:哥不懂历史,但也知道那是神话、传说、神仙。专家,年底把玉皇大帝的骨头,哪吒踩的风火轮给发掘出来吧。
有关方面否认“旅游开发”背景
柿子滩遗址的发现者、文博专家阎金铸向记者证实,1984年,时任吉县文管所所长的他,在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了遗骨以及写有“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于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的木函墨书。阎金铸说,遗骨的测年由北大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在2012年3月得出结果,证实发掘出的头盖骨已有6200年的历史。
关于女娲的由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神话学研究专家王增永于2005年出版的《华夏文明源流考》一书中考证认为,“女娲的神话源于母系社会”“女娲是一个因祭神而献身的女祖先”。由此,阎金铸进一步推测在人祖山女娲庙中发现的遗骨,可能是历代祭祀而流传下来的氏族祖先遗骨。阎金铸说,之所以说“皇帝遗骨”很可能是某代女娲或最后一代女娲的遗骨,也是基于人祖山这个大的考古背景的。在人祖山南麓有柿子滩遗址,它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万至1万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理藏遗址。
针对网友对考古背后“经济利益”之说,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耿世文说,他开发人祖山不是为了个人商业利益。他说,在和政府签订协议时,他就注明了吉县人可以永远免费游览人祖山。
对“女娲”的理解存在争议
多位女娲文化研究专家指出,此事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对女娲的不同认知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仁说:“网民怀疑很正常,因为大家对女娲的认识主要还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神话传说中虚构的艺术形象。但我国的女娲文化研究已经形成共识,在虚构的女娲之外,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女娲,即:在某些母系氏族文化里,社会资格老、办法多、经验丰富的女首领就叫女娲。”他说,经过自己20多年对女娲的研究,女娲主要活动区域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山西省。
王增永认为,学者对女娲的理解也不太一致,有些学者认为女娲专指一个人,有些学者则认为“女娲”是母系氏族社会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的统称。
根据山西吉县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鉴评听证会纪要,专家认为,在旧石器到新石器转变时代,还没有“皇帝”产生,明代人的“皇帝”之说,肯定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誉。“多年来,中外对神话传说的认识越来越科学化,国外好多学者认为神话传说也是历史,开始著书立说,并组建考古队去寻找诺亚方舟、伊甸园等的发生地。”孟繁仁说,因此,要确凿认定“皇帝遗骨”是否是某位女娲的还需要更多证据。
(据新华社太原6月14日电 )
作者:范敏达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