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联手救助额尔齐斯河濒危“土著”鱼类
新华网乌鲁木齐6月15日电(记者赵春晖 杜静)为使额尔齐斯河“土著”鱼类免遭灭绝,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渔业专家再次联手,扩大繁殖珍稀野生鱼的种类和数量,逐步恢复这条国际河流的“水下生态平衡”。
眼下正值新疆额尔齐斯河各种鱼类的孵化期,记者从建在这条国际河流上的特种鱼类救护中心获悉,截至6月14日,由哈萨克斯坦渔业部门提供的100万粒梭鲈原种发眼卵,已被全部投放到新疆额尔齐斯河水域人工孵化,这标志着中哈两国的国际合作项目“梭鲈原种引进及养殖技术试验”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国际合作项目“梭鲈原种引进及养殖技术试验”是在中国现有人工繁育鱼类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从哈萨克斯坦引进原种发眼卵,进行大规模人工繁育,研究掌握梭鲈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生存繁殖的环境要求。据承担孵化工作的额尔齐斯河特种鱼类救护中心介绍,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人工繁育梭鲈100万尾以上。
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的额尔齐斯河在山区蜿蜒流淌,西走而北折,先后流入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最终汇入鄂毕河,成为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有30多种特有的名贵冷水鱼生活在这条国际河流中。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滥捕滥捞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河流上游,这些珍贵鱼类无力远游,面临灭绝危险,梭鲈、哲罗鲑已难寻踪迹,甚至连沿河居民过去常吃的白斑狗鱼、鲟鱼也成为稀罕之物。
中国政府于本世纪初展开额尔齐斯河特种鱼类救护行动,2000年,中国农业部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建立了当地第一个国家级特种鱼类救护中心,救护这些特种鱼类,保护沿河各国利益,促进国际河流渔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额尔齐斯河特种鱼类救护中心与国内外多家权威科研机构合作攻关,成功掌握河鲈、丁鱥、白斑狗鱼的人工育种技术,使这些濒临灭绝的鱼类逐步摆脱厄运。
作者:赵春晖 杜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