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的抗战题材挖掘殆尽了,现在轮到和尚、尼姑了!”
“抗日人物篇已经接近穷尽,抗日动物篇马上就要登场了!”
……
这两天,两部未曾开播的电视剧刚一“露脸儿”,便引来网友的“集体吐槽”。陷入雷同剧目审美疲劳的电视观众们,缘何会对两部“独辟蹊径”的电视剧纷纷扔板砖?
事儿还得从一张在网上疯传的图片讲起。它源于刚刚闭幕的上海电视节电视剧交易大厅现场,拍的是两张并排贴置的海报(如图),其中用红色大字着重标识的剧名《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和尚连》、《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女尼排》,以及一身戎装的抗战新主角儿五台山僧尼,都极其惹眼,似乎正急欲诉说一段鲜为人知的英雄传奇。
观众的感受恰好与之相反。在一窝蜂的口诛笔伐中,他们首先质疑的是故事的真实性。有人担忧,“和尚当兵是有,尼姑没听说过,就算有,这戏里演得靠谱吗?”也有人直言,“这简直是闹剧一场,同‘全真七子重出江湖,与灭绝师太大战三百回合’几乎是一档子事儿!”
其实,在高调宣传的剧名下方,还有一行“略显低调”的小字“取材五台山地区僧尼抗日真实事件”。 据专门研究过五台山历史的学者透露,抗战时期的五台山,倒真发生过僧尼从戎的义举。不过,这仍然未能平息观众的非议之声。
大家伙儿又开始质疑它离谱的剧情。“之前只顾看名字,仔细看了图,发现《和尚连》里怎么有个女战士?尼姑排里有个男上司,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有眼尖者含蓄地说。“《女尼排》的故事主线竟不是尼姑抗日,而是小尼姑与抗战兵的虐心三角恋,这不是坑爹吗?”看完剧情的人斥责道。
海报上的其他细节也成了“靶子”。眼见剧中人清一色崭新靓装,有网友便挑刺儿了,抗日意味着战争、艰难和困苦,但海报上的抗日英雄,怎么个个都像喝过大补汤一样滋润?这还是风餐露宿的战士吗?
“这是主创追求新鲜、传奇和与众不同的必然结果。”长期从事历史题材剧目创作的著名编剧刘和平说,抗战剧最初的主角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后来又先后出现国民党和民众抗战的作品,但这些题材很快也趋于同质化了,于是,很多人便开始探索更富戏剧性和传奇性的题材。因为一部剧越是传奇,便越能获得高收视。刘和平认为,抗战剧之所以越走越窄,越走越极致,与编剧们可选择的题材空间越来越小有关。
很多电视人对《女尼排》制片方的操作颇有微词。“它的题材涉及到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这些都是很严肃的话题,但片方显然在以一种猎奇求新、哗众取宠的态度对待它,这是被市场牵着走、降低艺术品格的体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原副秘书长王占海毫不客气地说。刘和平也补充说,僧尼抗日的题材固然新鲜,但它加在主创身上的担子其实也很重,“宗教人士与普通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迥然有别,要把他们表现得准确自然、顺理成章,其实并不容易。创作者还是得进行完整的艺术构思,而不是只抓吸引人眼球的看点元素。”张洁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