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京沪两条高铁穿区而过,地铁亦庄线、房山线、大兴线已顺利通车,10号线2期与14号线正在施工,新增建城市交通要道20多条,达数百公里。两年间,南城地区已从北京交通不便地区变为又一个通达的路网核心。
从8000多亩的大兴滨河森林公园,到再造“南囿秋风”、“燕京十景”的万亩湿地南海子生态公园,再到变“沙坑、垃圾堆等腐朽”为神奇的“山水相依、科技宜居”的园博园,山水与绿植已成为南城生态主基调。
三年规划2900亿投资,一系列人才保障计划、企业发展计划的推行,让大量高新企业和尖端人才涌入南城,“城南行动计划”行将收官,而新梦继续北京“创造”新南城。
【环境】
昔日垃圾场 未来园博园
树影婆娑,溪水潺潺,空气中始终弥漫着薰衣草的香味。
32岁的翟巧波每天早晨开车穿过南海子生态公园到亦庄开发区去上班,短短的十多分钟是她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一路都是鲜花绿草,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什么烦恼都会被忘掉”。
翟巧波记得,这片北京市最大湿地公园的南海子公园早在三年前还是一片巨大的垃圾堆,干枯的河道苍黄无生气,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则臭水横流。
10年前,她在大兴区黄村买房。她亲眼看到了整个南城的变化,“周边突然就多了很多高楼,有了地铁,有了公园,到处都是绿色,也有了人气”。
垃圾堆化腐朽为神奇
“深十米,方圆十多公顷的巨大沙坑,堆起一个个水泥瓦砾的丘陵,白色塑料袋漫天飞舞,丘陵中散布着一些低矮的窝棚”
这是一张摄于三年前的照片,照片上的地方是全北京最大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长辛店镇永定河河道因私挖乱采河沙而形成的沙坑。
如今这个地方已被命名为锦绣谷,是北京园博园的重要景观之一,沙石已平整,垃圾和窝棚都被绿草所代替,园博园的规划照片上,锦绣谷更是青山、绿水、鲜花和瀑布相得益彰的世外桃源。
“我们就是要化腐朽为神奇,在垃圾堆上建起一个占地数百公顷的生态风景园林”北京市丰台区发改委副主任李华罡对记者称。
园博园恢复永定河湿地
“只要一刮东南风,我们全村上空都弥漫着垃圾的臭味,粉尘飞扬。”离园博园仅2公里的长辛店镇张郭庄村党支部书记苗长福称,因为多年缺水,流经该村的永定河早已断流,村里喝的水都是打的机井,“最深的都1000多米才见水,浅的也800多米”。
按照园博园的规划,需要建256公顷的绿色生态观光带,围绕园博园建设地铁14号线等多条城市交通轨道,并逐步复建园博园区永定河的湿地。
苗长福证实,自从园博园确定在河西区后,已经陆续有多家开发商到村里来谈商品房开发,“到我们这样一个农业村来开发,这在三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希望园博园能给村子带来发展的机遇”。
据北京园博会筹备办公室策划宣传部部长王冰透露,此次园博会举办地的争夺异常激烈,北京面临着与上海等城市的竞争,在市内也面临着通州和门头沟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县竞争,最后由丰台区的长辛店镇胜出。
【产业】
十年前“洼地” 吸引众人才
大基康明公司2003年搬到亦庄时,作为第一批开发区进驻企业的员工,翟巧波依然记得十年前的景象。
开发区只有一家超市和几家社区里的杂货店,没有饭店没有宾馆,只能买点菜自己做着吃,到市区只有一趟公交,每次都挤得满满,来回一趟接近一个小时,整个开发区空荡荡的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那时候到单位上班心里还空落落的。
如今,北京市经济开发区已经拥有了4800多家企业,其中不乏可口可乐、拜耳等世界知名企业,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生物制药、大型设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集群。
南城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地铁亦庄线已经通车,到市区只要十多分钟”。翟巧波称,开发区的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制造产业已经形成规模集群,“不会孤单,各个企业会分享和交流科研成果,也会成为客户关系,这有利于企业的壮大”。
大基康明董事长孙启银称,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开发区,就是看中整个开发区集中企业大多是尖端高新科技企业。
人才引进占全市25%
孙启银称,大基公司创办之初在中关村附近的一座小楼,当时只有40多名员工,都是科研人员,到2003年时,公司多项重要的科研技术已经攻关成功,迫切需要将技术转化为成果,并形成投产,“未来需要大块土地建厂房,需要更多的高新科技人才,需要政府支持的科研政策,这些都是开发区的优势”。
北京全市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城南五区占去2500平方公里,与北部地区超速发展后稀缺的土地和昂贵的地价相比,城南地区承载产业功能的空间无疑更大。
北京市经济开发区一位工委负责人介绍,每年北京引进高新人才的“千人计划”实施,开发区就占四分之一,“这些人都是自愿应聘来的,我们每年搭建平台替这些人才密集型的科研企业招聘人才,对这些人才在就业、户籍、子女入学入托上重点扶植,且在企业设立流动博士后工作站,便于个人发展”。
翟巧波所在的大基康明医疗设备公司地处亦庄开发区,因为属高新科技人才密集型企业,被确定为北京市经济开发区流动博士后工作点,她本人作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就读该站点医学工程专业博士。
翟巧波介绍,对这些人才,开发区基本都解决了户口和子女入学问题,保证其无后顾之忧。
新京报记者 黄玉浩 北京报道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