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爱心市民向募捐箱内投钱。
交换生志愿者邓眺宁给爱心小朋友贴爱心标志。
志愿者们把卖报纸的钱塞进募捐箱。 本版图片由志愿者丛学地提供。
本报记者 刘爽
16日的岛城街头温度颇高,但比这气温还要高涨的是台东三路一群红十字会志愿者的卖报热情。本报与青岛市红十字会微尘基金联合组织的义卖报纸救助先心病儿童、白血病儿童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11名美国交换生和15名青岛大学学生一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奉献着各自的爱心。
边练口语边献爱心, 一举两得
16日早晨8点30分,中美文化纽带活动小组参加义卖的成员们已经齐刷刷来到台东三路步行街,几张年轻的洋面孔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据领队赵小龙介绍,这些洋学生都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上个月末刚来中国,将在青岛大学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交换学习。“去年来的交换生第一次参加报纸义卖,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他们反映也很好,所以今年他们主动提议中美文化纽带活动小组继续参加义卖,体验一下在中国做志愿者的感觉。”
拿到报纸后,还没到约定的开始时间,22岁的交换生邓眺宁已经迫不及待在“一对一”队友的带领下开始叫卖:“卖报纸,《齐鲁晚报》。”她告诉记者,自己在美国修的是生物学,以后想攻遗传学,所以平时格外关注白血病、先心病这一类群体,这次义卖是针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的募捐,所以她非常高兴自己能奉献一份力量。“另外,除了卖报纸,我还能锻炼自己说中文的能力,很棒的机会!”
“买份报纸吧,我是来自美国的红十字会志愿者,义卖《齐鲁晚报》,为了给白血病儿童治病,献份爱心吧!”活泼开朗的邓眺宁在队友的帮助下,初战告捷,两位前来逛街的年轻姑娘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了两份报纸。
首战告捷的鼓励让邓眺宁更有信心,她拿了二十份报纸,半个小时已经全部卖出去,成为第一个完成任务的小组,激动的她抱着同伴大喊:“耶!成功了!”
八旬老太鼓励洋报童, 爱无国界
在这群志愿者当中,有个格外活跃的身影,那就是24岁的交换生施鹏博。一手抱着募捐箱,一手拿着一打报纸,帅气的施鹏博逢人就毫不吝啬地送上自己灿烂的笑脸。
“我是红十字会志愿者,我们卖报纸,为了白血病儿童,请献一份爱心吧!”这句台词,他在活动开始前练了好多次。遇到路人买报或募捐,他总是追在人家身后加一句:“谢谢你的爱心!”
“这是干什么的?”两位老太太见到施鹏博抱着箱子向路人搭讪,主动上前询问。原来两位老太太周末没事儿搭伴出来逛街。“奶奶,我们卖报纸为了白血病儿童,请献一份爱心吧!”施鹏博怕老人听不清,大声解释,两位老太太见状纷纷从自己兜里找钱买报纸。记者问向头发花白的徐老太,得知她已经83岁了。“这么大年纪了,也跟着献个爱心,这志愿者还是个洋小伙子,新鲜!”徐老太打趣道。这时旁边的刘老太插嘴问记者:“你猜猜我多大了?87啦!”说罢,两个老人拿着报纸得意地继续逛街。
老太太都这么支持,其他市民自然也多多鼓励年轻的志愿者们。市民陈丽女士一开始见有人拿着一打报纸上前凑,还以为是推销的,没等志愿者开口就说:“不要不要。”但是施鹏博毫不气馁地跟在陈丽身后继续说道:“我是红十字会志愿者,献份爱心吧!”听清之后,陈丽又停下脚步说:“原来是志愿者,献爱心的啊,早知道的话早就支持你了。”她说罢直接掏出五块钱放到了募捐箱。她告诉记者,只要是见到真正奉献爱心的,总是尽量支持一下,希望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是害怕爱心被浪费掉,所以一开始有些谨慎。
本版图片由志愿者丛学地提供。
卖报时间太短, 爱心永传
“你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次义卖呢?”记者问向几位交换生志愿者。活跃的施鹏博用还不太熟练的中文告诉记者:“我们要募集钱,为了白血病儿童啊!为了研究白血病吧!”他还没说完,自己就先笑了出来。旁边的同学帮他纠正道:“为了给那些孩子们治病。”他轻轻拍着自己的头说道:“Yes,对对,我怎么老表达不好。”
而与施鹏博相比,交换生侯哲却有些羞涩。他抱着报纸,遇到市民就上前站住,还没开口就先红了脸。“我感到卖报纸好紧张,很焦急。因为要在很短时间做很多事,说很多话,他们才能明白我要干什么。”他向记者诉苦道:“学汉语好难!”但是,因为他羞涩的笑容,却让不少市民爱心大发,总是耐心等待他慢慢把话说完,再掏钱出来买份报纸算是支持和鼓励。十几分钟,他的外衣口袋里已经装满了卖报纸换来的零钱。“赶紧放到箱子里!”他兴奋地把一份份爱心仔细放到募捐箱。
“红十字会是个国际的志愿者组织,我在我的国家就知道这个组织了,专门救助需要帮助的人,所以非常喜欢参加这样的志愿者活动。”邓眺宁这样总结自己做志愿者的一天。
青岛市红十字会微尘基金工作人员咸柏琨介绍,和美国交换生合作义卖报纸今年已经是第二年,反响非常好,以后会继续考虑将活动开展下去。
据了解,当日志愿者义卖《齐鲁晚报》300份,共筹得善款561.92元,将全部作为微尘基金用于救助白血病和先心病患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