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6月17日电(新华社记者 许雪毅 茆雷磊 张勇)两岸婚姻数量已达32万多对,且正以每年逾1万对的速度增长。在这一事实映衬下,借助海峡论坛这个“大舞台”于17日在此间登场的首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吸引了两岸民众特别是两岸情侣们的普遍关注。
而这个以“情”和“爱”为主题的论坛所透露的信息显示,两岸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正迈入“谈情说爱”新时代,随之而来的既有新期待和新遐想,也有新问题与新挑战。
但归根结底,正如台湾“中华新移民交流协会”荣誉理事长蒋启弼在两岸婚姻家庭论坛上所言,两岸婚姻可谓“三通”之外的“第四通”,在增进两岸了解与合作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追忆两岸婚姻“过去时”:浪漫不足、苦涩有余 30多年前两岸交流的“破冰”,为两岸通婚提供了诱因。但回忆初期的跨海姻缘,参加本次论坛的多位两岸配偶及专家都认为“浪漫不足、苦涩有余”。
台湾中华生产党主席卢月香20年前从福建嫁到台湾,她说:“那个时代有勇气嫁给台湾老兵的大陆妇女,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离过婚的。”抱着改变命运的想法,甚至怀着虚荣心,她们中不少人在与结婚对象毫无感情基础的情况下来到台湾,殊不知等待着她们的往往是困难百出、求助无门,只能默默忍受歧视与不公。
“当时大陆穷、台湾富,所以大陆配偶经常被台湾人当做是来占便宜的,被人看不起。”差不多与卢月香同时从福建嫁到台湾的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高雄办公室主任周池春说。
“以前在台湾,大陆配偶不管在定居权的取得,还是一些权益的保障方面,都遭到明显歧视,这20多年的路走得很辛苦。”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理事长钟锦明说。
审视两岸婚姻“进行时”:从“为了生存”到“为了幸福” 随着大陆社会经济的发展,伴着两岸民间交流的脚步,过去两岸间常见的“生存式通婚”如今已难觅踪影。悄然之间,两岸婚姻逐渐“去功利化”而回复婚姻的本来面目,两岸交流“谈情说爱”新时代也由此萌芽。
“我和熊天平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们都喜欢音乐。我们结婚7年了,但我们走过了"七年之痒",而且手牵得更紧。”北京歌手杨洋的丈夫熊天平是两岸知名的台湾艺人,杨洋坦言,对这段两岸婚姻非常满意。
引人注意的是,以往两岸通婚“大陆女嫁台湾男,大陆配偶相对贫困”的现象正在逐渐改变,不但“台女”嫁“陆男”个案增加,陆籍配偶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在逐渐提高。
江苏省淮安市台商协会妇女会副会长李明华,10多年前因工作原因从台北来到大陆,并成了大陆媳妇。“我们台协去年下半年就产生了3对两岸婚姻,其中两对是台商娶了大陆新娘,而我的一个好姐妹由于看到我婚姻美满,所以也接受了大陆男友的求婚。”李明华说。
如今,随着“两岸一日生活圈”逐渐成形,两岸民众交流日益频密、深入,年轻人跨海学习、工作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一切都让两岸交流增添了浪漫元素,两岸婚姻也随之增多。
来自岛内的一份调查显示,台湾18-35岁人群中,逾半数愿意到大陆发展,ECFA签署实施后,这一比例更高达70%。
“两岸年轻人见面多了,日久生情、两情相悦是很自然的事。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服务和便利。”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叶克冬1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眺望两岸婚姻“将来时”:量增可望带动质升 就在首届两岸婚姻家庭论坛举办的同一天,大陆首个省级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福建省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也正式揭牌,其宗旨是要让福建籍大陆配偶拥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娘家”。
今后,中心将受理两岸婚姻家庭当事人的咨询、呼吁和投诉,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这次论坛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民政部正积极采取措施增进两岸婚姻家庭的利益福祉,包括在养老金、户籍、出入境等方面,研究解决在台大陆配偶常会遇到的一些“老问题”。
“32万多对两岸配偶可是不能小视的力量呦,”钟锦明告诉记者,“对于两岸婚姻,大陆和台湾的重视程度近年来都在明显提高。”
“去年我参加第三届海峡论坛,提出应该探讨两岸婚姻的新情况,没想到今年就看到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周池春说。
据她介绍,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目前所接到的大陆配偶求助问题主要包括家庭暴力、逾期居留、学历不受认可、接父母来台不易等。此外,两岸社会文化与家庭观的差异,也是跨海伴侣们需要磨合的一大问题。
李立国则表示,在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当局近年来放宽了一系列不合理限制,使两岸配偶亲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得到较好改善。“但两岸婚姻家庭的前进道路上仍有许多藩篱亟待破解,还有许多政策需要实现两岸对接。”
岛内有舆论认为,和两岸婚姻发展潮流极不相称的是,陆籍配偶在台湾依然受到歧视和身份权、工作权等限制,台湾当局应务实面对两岸婚姻潮流的改变,更加平等地对待陆籍配偶。
“海峡论坛对两岸婚姻问题的重视,显示大陆始终重视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推动,这是两岸民众的福音。”蒋启弼认为,这种重视有利于创造两岸婚姻家庭的美好未来。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