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听民声)大旱丰收有诀窍种粮大户节水情
新华网济南6月18日电(记者张志龙、魏圣曜)眼下产粮大省山东麦收已接近尾声。高密市姜庄镇山丰新村45岁的种粮大户王翠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王翠芬说,种粮食要想好收成,要靠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把水用好,这样天再旱也可以稳获丰收。”
18日,王翠芬的小麦开始机收。记者在麦地旁看到,金黄小麦长势喜人。“估计今年收成也孬不了,虽然小麦灌浆期这儿没有下雨,但预计亩产与去年差不多。”王翠芬揪下一个麦穗,蹲在自家地头说。她今年主要种植“济麦22”和“济南17”两种高产、抗逆、抗倒伏的小麦品种,种植面积400亩左右。
高密市地处山东东南部,虽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却因为多“红斑岩石”,很难挖深水井,经常面临干旱缺水困扰。“今年尤其旱,4月24日后再也没下过雨,收割前的50多天里一直没有有效降水,普通种粮户平均亩产比去年下降了10至40公斤不等。”高密市农业局副局长孙建波说。
那么,干旱少雨的情况下,王翠芬是怎样保证农田用水、保持粮食高产稳产的?
原来,王翠芬投资7万多元专门挖了“蓄水池”三个十多米深的大水坑。王翠芬说,一旦遇到降水偏少的时候,她就启用这三个水坑里的水,保证小麦以及另外200多亩蔬菜的正常用水。
“这些水用不好也不行,关键还得学会节水。”王翠芬指着地里新播种的甜玉米说,三个水坑的水能用到现在,多亏了那台“雨星”的功劳。放眼望去,一台“大飞机”模样的喷灌设备正在田间缓缓移动,两侧的“机翼”有十几个喷头,从水坑里抽上来的水,就是靠这台设备“无缝隙”地喷洒到地里。
“2009年高密大旱,我买了这台设备,第二年收成没大受影响。”王翠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小麦为例,用这种卷盘式喷灌设备1个小时可以浇2.5亩地,只需水30立方米、肥料15公斤;如果用柴油泵“大水漫灌式”浇水,1亩地要2个小时、水60立方米、肥料30公斤。这么一对比,每亩地节约用水48立方米还大大提高了浇水速度、用肥效率。“而且用电力浇水比用柴油能省将近5元/亩。”王翠芬说。
王翠芬有点遗憾地说,一台此类设备大约需要9万元,在山东购机目前的补贴仅30%,现在自己只有1台卷盘式喷灌机,即使昼夜不停地运转,一天也只能浇60亩地。
每天清晨5点,种地17年的王翠芬都会准时来到田间地头,闻闻泥土的清香。眼下,王翠芬有了新盼头,盼望着政府能加大补贴力度推广这一节水、节能、高效的喷灌设备,让更多的种粮大户用上这种设备,节约更多水资源。
“俺一直在想,设备、人工可以加钱买到,水资源没了,加多少钱也买不到了。节水不是为自己,也是为后代。”王翠芬说。
作者:张志龙 魏圣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