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人聚焦浙江文化遗产 兴趣浓厚
2012年06月19日09: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6月19日电(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刘诗旖)“终于见到了京杭大运河,真是太美了!”站在浙江省杭州市京杭大运河水上公交的甲板上,《南非华人报》的社长助理成艳娇凝神地望着翻滚的河水,感叹道:体验完南非的风情,再来领会杭州的文化古韵味,别有一番滋味。
6月17日,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近40家海外华文媒体的44位代表赶赴浙江进行考察采访,对杭州的“遗产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申遗的热门主角京杭大运河,自然而然成为他们考察的第一站。6月8日,文化部就《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而大运河的申遗文本,也已开始起草。
成艳娇告诉记者,她初入行时的指导老师曾经是中国古建筑学家、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的助理,经常与她谈起这位老前辈对于运河的维护和坚持。如今罗哲文已经过世了,她更想来看看罗老生前牵牵念念的运河。
“这是一种文化。”成艳娇转身拍摄起滚滚流动的运河水,在屏幕上,一朵朵白色的浪花相继着向前涌进,鲜活地跃动起来。而恰逢其时的雨在河面上勾连出了薄薄的雾气,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
日本《东方时报》的副编辑长李春雁也发出了感叹,她说,“这才是江南,绿树流水,烟雨蒙蒙。”
除了京杭大运河,杭州的文化遗产还有许多。
自2008年开始,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整理反映运河文化渊源、社会风貌、人物风情的历史文献以及民间艺术等文化遗存,目前有41项非遗成功入选名录,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
“我非常想去看看小河直街。”《中日新报》新闻社的副社长、总编辑孙莉在接受采访指出,历史文化街区能够集中的反映出几百年前的居民生活的状态,他们的居住文化和生产劳动文化,是非常好的文化传播渠道。
但是,在听说该街区存在人工修造的痕迹时,孙莉有些失望。她认为,人造的文化街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文化,但有些原生态的东西还是被遗忘了。
刘林在爱尔兰的《华人报》担当总经理一职,他表示,这次的活动很有意义,建立起了海外媒体与中国之间的联系。他会把中国的最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告知海外读者,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