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里95%的垃圾“各就各位”
今年,100个机关将加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行列,虽然目前试点尚未全面启动,但沪上部分机关已自觉行动起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下简称保税办)早在2011年就着手计划办公区域垃圾分类工作,今年4月开展以来,办公楼的垃圾分类率达到了95%。
实行垃圾“四分法”
记者在保税办看到,办公室的门口有两个垃圾桶,上面分别贴有“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里多是些干净的纸张和饮料盒,而“其他垃圾”里大多为用过的餐巾纸和塑料袋。
保税办团支部的吴娇琦刚吃完早饭来扔垃圾,她把牛奶盒从塑料袋里取出,牛奶盒扔到“可回收”,塑料袋和餐巾纸等投到“其他垃圾”。
保税办主要设置了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餐厨垃圾四大类。
可回收垃圾进入保税区的垃圾回收系统;
其他垃圾进入到正常的垃圾处理系统;
自带午餐、外卖留下的残羹剩炙交由厨余桶处理,通过菌粉加速发酵,变成肥料用于保税办的绿化;
灯泡、硒鼓、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则统一收集,交给“热爱家园”环保组织,进入专门的处理渠道。
自查表格每天填
吴娇琦说,保税办和垃圾分类结缘,是因为她和同事参加了“热爱家园”生活垃圾分类活动后,“很想把环保的理念引入到机关中来。”于是,垃圾分类实施小组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详细筹谋“垃圾分类进保税办”计划,并于2012年4月开始实施。
实施小组先通过邮件,向大家介绍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目前垃圾处理的严峻形势、垃圾分类的工作计划等,并请“热爱家园”的志愿者为大家作培训。
为了能让垃圾真正“各就各位”,当时“没收”了所有人脚边的垃圾桶,只在办公室里设置两个垃圾桶。同时,给每个科室发了自查表格,每天都需要反馈当天的垃圾分类情况,经汇总后再转发全体职工。
刚开始时,大家分起来并不熟练,有些同事还怕分错,直接每天自备了一个垃圾袋,把垃圾都带回家去扔。不过,经过垃圾分类实施小组成员们多次沟通与宣传,税办楼内的工作人员都学会了垃圾分类,办公楼分类率达到了95%。
就在新民网记者采访时,吴娇琦拿出一袋3.5英寸软盘交给“热爱家园”的志愿者,她表示,这袋电子垃圾是非保税办的机关工作人员听说这里有垃圾分类试点,特地交过来的。
公共区域待加强
保税办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办公区域,其报检大厅存在人员来往频繁,垃圾分类的情况就不如办公楼理想。记者看到,这里“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里有被污染的餐巾纸,也有落叶。
吴娇琦表示,针对这些问题,保税办对部分固定客户进行培训,对垃圾桶的分布也做了调整,平时也时常让窗口人员向报检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热爱家园”环保项目的志愿者宋慧表示,保税办垃圾分类工作,是他们第一次在办公楼里试点,从前期的宣传方式、垃圾的分类模式到目前的效果呈现都将被评估,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目前,这套模式已在真如街道的办公楼里再次试验,将根据结果对模式进行修正,完善后将在其他机关、办公楼内推广。
新民网 袁蓉 (来源:新民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