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每日滚动新闻 热点关注 ··
中菲关系·
中日关系·
美国大选 关注叙利亚 危机阴影下的欧洲 让外来人才助力经济复苏(国际视野) |
刚到德国工作的葡萄牙员工在熟悉德国餐饮文化。
黄发红摄 |
受欧债危机影响,不少南欧国家的求职者离开家乡,前往经济形势较好的德国谋求工作机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北上就业潮”。在这一进程中,政策调整、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社会管理等问题的演进和变迁,既折射出德国在对待外国求职者时的种种考量,也是大批北上就业者的真实生活写照
德企南下揽人才 人民网记者 黄发红
德国西南部的巴符州经济发达,但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企业从南欧国家引进人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媒体推介 效果超出预期
巴符州的施瓦布·霍尔地区有18万人口,当地经济由中小企业支撑。2009年经历短暂的金融危机后迅速复苏,但人才匮乏问题也随之出现。“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吸引人才”,霍尔市政府新闻处的格鲁纳对记者说。
2012年初,霍尔市邀请了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4个国家的7名记者走访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了解人才紧缺的状况和当地对外来就业人员的各种政策支持,效果超出市政府的预期。葡萄牙一家经济类报纸刊发报道后,霍尔市收到1500份求职信,市长家的私人信箱一度被求职信塞满。葡萄牙记者不仅对霍尔市人才紧缺状况做了详尽报道,还刊出了求职联系方式,并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主页上转载这些信息。看到这些信息后,有40位葡萄牙人甚至直接前往霍尔市应聘。
“我们完全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格鲁纳说。“我们把这些求职者介绍给本地企业,花了不少时间,目前已经聘用的约有20人。”
“这么多葡萄牙人来求职,主要原因是葡萄牙高企的失业率”,施瓦布·霍尔地区劳动局局长雷布施托克说。“另外,德国的薪酬更高,最低月工资在1500—2000欧元之间,而葡萄牙只有500欧元。”
雷布施托克说,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愿意从求职者的角度考虑,帮助他们融入本地生活。在薪酬待遇和社会福利方面,南欧国家的技术人才在德国就业跟德国员工完全一样,这是欧盟的统一规定。如果求职者的家属过来,当地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协助家属找工作。此外,由于德国实行免费教育,移民子女上学也没有问题。
南欧人才在德国的烦恼往往来自日常生活。例如,当地住房比较紧张,外来人找房子更难;工作和生活都需要用德语,企业通常会为求职者安排一定的语言课程。雷布施托克表示,引进南欧国家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当成为一项可持续的措施。
企业文化 关照外籍员工 生产排风机及相关设备的德国齐尔—阿贝格公司位于施瓦布·霍尔地区的宫策斯奥,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过去很少与媒体打交道。但近几年公司的迅速发展导致人才奇缺,迫使公司改变策略。2012年初,公司参加了霍尔市组织的记者采访接待活动,收到了上千封求职信。现在,公司已经招收了两名西班牙工程师克里斯蒂娜和安东尼。
“我很喜欢在德国工作和生活”,克里斯蒂娜用不很流利的德语对记者说,“同事们对我很友好,公司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去办理银行卡或者保险业务,公司的人事部门都会安排同事陪我去”。为了让她能更安心地工作,公司人事部门还在帮助她学计算机专业的弟弟在这边找工作。
记者问她准备在德国呆多长时间,她说还处在3个月的实习期,能不能留下来不知道。这时公司陪同人员连忙表示,她这么优秀,肯定可以留下来。
克里斯蒂娜的待遇和德国员工一样。“如果不这样,她很快就会被别的公司抢走”,公司总裁彼得·芬克说。
公司对新员工前期投入较多,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外,公司还需对其进行一至两年的针对性培训,因此公司也希望员工有一定的稳定性。芬克说,“如果他们只工作一两年就离开,这对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我肯定会留在德国”,同样在实习的安东尼对记者说。“即使实习结束不与这家公司签合同,还有好几个当地公司等我去呢。另外这里的收入也更高,消费则与西班牙差不多。”
“西班牙很多工厂都关门了,工作很难找,通常是100人竞争1个工作岗位”,说到西班牙,安东尼一脸失望。他说,许多在西班牙的朋友都希望来德国工作。
跨国招聘 推动人才引入 基督教疗养院是南德地区最大的疗养院承办者,在巴符州有80座疗养院,其办公中心位于斯图加特。该疗养院人事部门负责人布克对记者介绍,他们正在尝试一个小项目,让8位葡萄牙护理专业员工来他们的疗养院工作。
为了让他们能适应这边的工作和生活,疗养院基金安排他们先到斯图加特学习四至五个月的语言和文化课程,费用全部由疗养院承担。为此双方签订了意向书,培训结束后,他们要与疗养院签署30个月的正式劳动合同。
在记者采访时,8位葡萄牙新员工尚未到斯图加特,但布克已经计划好了欢迎仪式。她想带他们先在斯图加特玩两天,同时向他们介绍地铁、公交等基本城市设施。布克说,做这一切的目的是让他们留下来。
由于德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护理专业毕业的年轻人则在减少,布克于是想到了去南欧国家进行招聘的主意。当她去欧盟的一些机构询问相关情况时获悉,欧洲就业服务门户网站欧勒斯(EURES)正在组织这样一次招聘活动,德国其他一些医疗机构也参加其中。她于是加入了这次在葡萄牙波尔图举行的招聘会,一共收到80封求职信,最终录用了8名。
布克说,如果项目成功,基督教疗养院还将从南欧国家引进更多的护理人才。
希腊女子闯柏林 人民网驻德国记者 郑红
“在一次聚会上,有个德国人给大伙儿发糖吃,我也拿了一些。但他说,"给可怜的希腊人也来点糖吃"。当时我抓了一把糖,直接扔到了他身上。”在柏林克洛伊茨贝格的一家小餐厅里,来自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的芭芭拉给记者讲起在柏林的经历,仍显得很委屈。她说,类似的情况在她和同事之间也曾经发生过,有的同事跟她说,你们希腊人要工作,你们希腊人是不是不想还钱,等等。“每次我都跟对方解释,希腊的问题是政治家造成的,不是老百姓造成的,自己是无辜的。”
芭芭拉今年30岁,是一名单簧管手。20岁那年,她来到柏林艺术大学学习。毕业以后,她回到希腊的一所国家音乐学院当老师,“那里的学生是希腊最有音乐才华的年轻人”。当时她没有想到以后还会回到柏林。“2010年4月,希腊文化部开始每4个月给我们发一次工资,后来间隔越来越长,而且每次只发一两个月工资,2011年开始,我们的工资减少了大约30%,到后来就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工资了。”
2011年5月,芭芭拉决定到德国找工作。起初并不顺利,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芭芭拉投出了60份简历,但只获得一些临时的演出机会。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打电话告诉她波茨坦一个音乐学院招教师,后来她还从朋友那里得知勃兰登堡州的警察局乐团也在招聘乐手。“这两个地方都录取了我,我现在有了两份工作。”找工作前后用了9个月,“那是地狱般的9个月,我真高兴现在能够在德国工作。”
因为在德国上过大学,芭芭拉的德语非常流利,沟通毫无障碍。这是她能找到工作的重要原因。另一个有利条件是她在上学的时候认识了很多朋友。“如果我没在柏林读过大学,就不会认识那些朋友,如果没有朋友给我求职信息,我也找不到工作。”
现在芭芭拉每个月能有1600欧元的收入,基本上与欧债危机前在希腊的收入持平。她用积攒的钱偿还了一些债务,还打算在离上班地点近一些的地方租房子。现在她住在租金较低的克洛伊茨贝格区,每天上班要开车一个小时。“我觉得德国的工作环境很好,乐团在录用我的时候没有考虑别的,就是因为我是最出色的应聘者。而且他们承认了我在希腊的工作经历,所以我不用拿最低工资,薪金直接涨了4级。在这一点上,德国人对待外国员工非常公平。” 但刚到柏林的时候,芭芭拉不敢说自己是希腊人,“读了德国媒体的报道,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现在她有了很多来自各个国家的朋友,在业余时间,她从来不觉得孤独和无聊。“我基本上是和朋友在一起,现在柏林有很多希腊人需要帮助,所以我也经常去帮助他们。”经历了工作的动荡后,芭芭拉觉得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很喜欢柏林这个城市,但我不会在这里买房子,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同样是来柏林找工作,28岁的玛丽亚就没那么幸运了。她从2011年9月来德国后,就一直在学习德语。“我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去上课、去图书馆,要不就是去看展览”。
玛丽亚在希腊学的是博物馆学和社会学,已经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毕业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玛丽亚只能一直在希腊做没有报酬的实习和志愿者工作。在希腊的5年工作经验并没有给玛丽亚在德国找工作带来帮助。“我已经投出了50份简历,只得到过两次面试机会,而且都没有成功。”拒绝她的理由或是语言原因,或是一些实习的岗位认为她的条件好于工作要求,还有人认为希腊的工作经验不适用于德国,两国的博物馆工作差别太大。
玛丽亚租住在一个德国人家里,在希腊的母亲每个月要为她支付近1200欧元的生活费,其中包括210欧元的德语学习班费用。为了尽快学好德语,她选择了价钱较高的私立学校。“28岁还没有一份工作是非常痛苦的。我现在感觉特别疲惫,失去了动力。”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玛丽亚就上网跟在希腊的朋友聊天,或者去看看展览。下一阶段,玛丽亚打算通过语言考试,然后把自己的简历打印出来,到博物馆一家家地敲门,问他们需不需要人。“哪怕找个实习岗位也好,我需要一份工作来建立自信,我希望融入德国社会。”如果仍然找不到工作,玛丽亚就打算去柏林自由大学接受培训。
与芭芭拉一样,玛丽亚也在柏林遇到过冷嘲热讽。“有一次在酒吧,一个男人举着一杯啤酒对我说,你们希腊人真懒,你知道吗,喝这杯酒是要付钱的”。玛丽亚跟这个人讨论了很久希腊的问题,她说,“其实这个人本心并不坏,为人也善良,经过那次长时间的讨论后,我们成了朋友”。
无论是芭芭拉还是玛丽亚,都明显感觉到,在柏林的地铁里、大街上、语言学校中,自己的同胞越来越多。芭芭拉觉得,很多人听了媒体的宣传就决定来德国,这种做法很盲目,如果语言能力不过关的话,生活会非常困难。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的发言人表示,德国需要从国外引入专业劳动人才。德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在采取措施,有效地从国外吸引专业人才,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支持,比如建立相关的信息门户网站等。此外政府还为他们提供语言和融入课程。2012年夏天,德国将在国外举行宣传活动,吸引合格的专业人才来德国就业。
柏林一家希腊人互助机构的负责人墨墨里对记者表示了自己的忧虑:希腊的年轻人来德国工作,那么谁来建设希腊?人才流失后,希腊又怎么可能发展?在她看来,虽然现在希腊的经济情况很糟糕,但人才流失才是希腊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最终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