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由贸易协议 最快有望两年签约
2012年06月21日1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首尔的顾虑牛肉价差与心理距离
首尔市江南核心区,大型奢侈品、化妆品免税店林立。里面不时穿梭着中国人问价的声音。转到中区的奖忠洞,韩剧《大长今》的热度并未散去,以这部剧命名的这家饭店在当地仍是食客推荐的热门之选。
大长今饭店的店员是从吉林延吉来打工的女孩,介绍夏天解暑点药膳鸡最好,且这样的一份套餐只需10000韩元(约60元人民币)。而菜单上添加牛肉的一道菜则要卖到一份40000韩元上下(200多元人民币)。延吉女孩告诉记者,“来韩国打工两年,只有过重要节日才舍得买块牛肉来犒劳自己”。
事实上,在韩国即便是富有人家,也常把吃牛肉和排骨看得很隆重。每年中秋和春节期间,人们会把肉类食品当作贵重礼物送人,其中包括牛排、猪排、里脊肉等。
走访韩国首尔大型超市,出售的上等牛肉每公斤约为700元人民币,排在日本之后,是世界第二贵,约为洛杉矶的4倍、广州的12倍。
来自2011年韩国劳工组织的一份相关统计:1袋10公斤的大米卖到250元人民币左右,1公斤西红柿在35元人民币左右,白菜也曾疯长到60元人民币一棵。“再这样下去泡菜都要吃不起了。”当地农产品价格的疯长让普通民众抱怨不断。
据了解,去年10月,韩国政府虽无奈宣布取消白菜和萝卜的进口关税,但是对其他农产品的关税仍严格把关。有中方学者认为,“三国FTA谈判,韩国农业关税将成为最难啃下的一块骨头。”农业保护问题如鲠在喉,韩国的全罗北道、全罗南道这些农业生产的集中地尤其忧虑中韩间的FTA。
首尔市政府也对中日韩FTA仍保持着适度的心理距离。去年11月,首尔市长朴元淳曾公开反对“韩美FTA”。这位民运出身的市长认为:“韩美FTA生效后,美国企业进入韩国国内市场遭到损失,可能给首尔市和市民带来负担,应重新考虑韩美FTA。”
生活在首尔,曾留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朴知炫赞成市长的态度。她认为,如FTA生效,只会对三星、LG这样的大财团更有利,百姓得不到实际好处。“韩国这里几乎没有中小企业的,连咖啡店都是三星开的连锁店。”朴知炫解释,大财阀对国家垄断占70%,FTA会帮他们进一步扩张海外市场,但是没有在国内生成就业。国内年轻人的工作机会会变得更少。
首尔市行政副市长金尚范对记者表示,毕竟三国间的谈判还没有正式开始,所有进程都有待观望。签约或许对我们的汽车、半导体会有好处。“如今首尔市的制造业已全部转移出去,像蔚山这样以造船闻名的城市,或许会因签署FTA带来好处。”首尔市的公务员安镕均补充道。
而完全不同的态度则来自距首尔不远处的仁川市。据仁川自由经济区的公务人员吐露,仁川市长宋永吉以开放欢迎的姿态期待三国FTA的签署。就此前担心的农业问题,仁川市政人员认为:“农业毕竟只占韩国经济比重很小的一部分。签约是大势所趋,不能在全球化时代被国际规则淘汰。”
仁川自由经济区投资战略企划课处长金连河告诉记者:“仁川甚至成立了专门研究FTA的政府团队。”金连河的身份比较特别,她是在韩国政府工作的中国人,曾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特殊人才引进仁川,已在当地生活工作了12年。她认为,正因仁川对中国的友好让她有归属感,并期待中韩间FTA能顺畅签署。
广东投资客韩国最熟悉的陌生人
韩国投资周期间,来自世界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给与会的嘉宾介绍了广东深圳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
“相对于上海和中国一些北方城市来说,韩国企业对广东确实说不上熟悉。” 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服务产业招商引资组组长梁章锡听完报告后说。
仔细寻找,投资周上70多家来自中国各地的企业,基本鲜见广东企业的影子。
在走访首尔市政府时,官方也向记者吐露,广东的商会尚未在当地建立发展。过去广东客商前来投资成功的案例也不多,期待未来两地商业合作能频繁起来。
相对寡淡的投资往来,韩粤贸易往来一直热度不减。韩国也一直是广东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据统计,2011年广东与韩国进出口总额达511亿美元,同比增长25%,约占中韩同期双边贸易总额的23%。截至今年4月,韩国在广东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30个。
近日来,为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也组织了“韩国媒体走进珠三角”的大型采访活动。韩国媒体走访了广州国际服装创意园、东莞中资企业、珠海横琴经济开发区等地。
“我和韩国知识经济部的一个官员聊过FTA实现的可能。现下全球经济不好,区域性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认为,韩粤之间的投资往来,有待FTA去打通。“对珠三角地区而言,如果三国顺利签署FTA,关税降低,更有利于我们扩大出口。服装鞋帽等制造业,日本、韩国人力太贵,我们的市场会更加扩大。电子产品、小家电方面,广东产品在质量有保障的基础上主打价格优势,也会在日韩收获一定市场。同时,日韩高端品牌奢侈品能更多进入中国。”
“广东尤其需要关注这个对产业升级的考验。”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因为广东产业升级的许多方向是与韩国优势产业竞争的,比如说他曾了解到的深圳TCL华星光电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等等。
“求同存异”制造业或成谈判突破口
2002年底,“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概念首次被提及,随后却搁浅了近10年。
有人认为,是欧美经济不景气在危机中提供了契机,使得亚洲经济区域合作尤为重要,促成三国领导人重回谈判桌。
但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曾智华回忆:早在1995年,中日韩民间就已经有了东北亚交流的论坛。“我当时第一次去日本就是参加这个论坛。现在三国合作重新上升到领导层面来推动,可见对合作的承诺越来越正式。”曾智华说道。
“求同存异”。这是2009年末访韩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敦促韩国总统李明博启动FTA谈判时说的话。
如今,韩国外交与贸易部负责人在FTA高峰论坛上表示,我们应该和中国签约FTA并从中受益。尤其可以减少对加工贸易和国内需求增加的依赖。
据了解,2011年,韩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97%,无可避免地需要采取开放和自由贸易政策。但也有人担心,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后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存度迅速提高,如果再签署FTA,对中国的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
韩国经济研究院院长崔炳镒认为,韩国主要向中国出口的零配件由于中国已经降低关税,通过FTA获得的效应将微乎其微。要想获得实质性效果,在FTA谈判中要讨论开放金融、法律、会计服务市场事宜。
Koh Kyung-sok是韩国方面负责与中国谈判的FTA专员。他吐露,如果中韩双方能谈得很顺利,那么最快能在两年内完成。根据历史经验,FTA谈判都耗时较久。韩国曾花了两年半和欧盟签订FTA,和美国谈判则花了5年。
Koh Kyung-sok吐露,谈判的第一个阶段将围绕两国最敏感的产业展开。中国的农产品对韩国的农业冲击很大,相应地,韩国的汽车制造业、消费电子业也会对中国的相关产业造成冲击。相互之间如何做出协调是第一阶段的任务。
“对韩国来说,中国市场对我们有很大吸引力。”Koh Kyung-sok认为,特别是现在中国政府力图使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变为内需导向型增长。随着中国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多,对韩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比如汽车、消费电子、石化、船业等有好处。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建议,两国FTA谈判的突破口可以先从一些双方势均力敌的制造业部门开始,但农业部门绕不过去。要突破,可以与世贸组织、韩国对其它国家自贸协定内容结合起来。
“无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取得了多大进展,倘若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得多的日韩两国没有建成自由贸易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就谈不上成功。”梅新育说,这个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将有望通过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来降低区域内在政治、历史等各方面的矛盾冲突的烈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中日韩三国带来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利益。特别是东亚经济过度依赖美欧市场,一方面影响东亚经济自主性,另一方面也妨碍了东亚货币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谢梦
发自韩国首尔
本月12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高峰论坛场外人流攒动。韩国知识经济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的主要成员,以及中、日、韩三国知名企业代表、学者们则早已入场守候。
来自世界各地主流纸媒的记者们正在场内热烈交流着近日在韩国社会走访的体会。《澳大利亚日报》记者Callick说,这真是令人激动的时刻,相信马上就要在这个论坛上听到更多反馈来佐证民间对中日韩自贸区的态度;《法兰克福汇报》记者Carsten则吐露,正在着手写“现代汽车”的产业故事,也想尽快了解三国自贸区对韩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当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中韩自贸区谈判代表陆续进场,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地把视线投向演讲台……
回望刚刚结束一周的“2012韩国投资周”,南方日报记者仍对FTA论坛的细节历历在目。连日来,无论是走访首尔市政厅、仁川自由经济区等政府机构,KT通讯公司、LG CNS等知名韩企,还是韩国普通民众。总有一个词绕不开,那便是中日韩自贸区。
所谓FTA,就是自由贸易协定的简称。今年5月13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三国投资协议(囊括了维护知识产权、实现投资自由化、对投资方赋予等同于本国人的待遇或最惠国待遇)。并宣布将在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这标志着自2002年提出中日韩自贸区设想并酝酿十年后,三国正式决定重返谈判席。
中日韩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上迈出了一小步,可能是影响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一大步。有人形容,如今的全球经济是西边暗淡东边亮。欧美经济难有起色的背景下,东亚经济合作无疑成了打入世界的一针强心剂。
中日韩经贸往来的密切程度从统计数据上一览无遗:2011年,日本和韩国分列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的第三名和第六名。日本对中韩的出口额占其对外总出口额的30%。业内人士预测,倘若中日韩缔结了FTA,该区域经济体的体量将占全球GDP的20%以上。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