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众亲睐自制棕 今年端午流行“家庭味儿”
2012年06月21日13: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石家庄6月21日电(申玲敏)“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道出了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主要习俗。21日,中新网记者走访河北省会石家庄端午市场发现,此间民众对各大卖场里身着华丽外衣的礼盒粽并不“感冒”,却对自己动手包的“亲情粽”情有独钟。
当日,在石家庄市中山路北国超市里,一盒盒包装精美的粽子被摆放在超市入口显眼处,各大品牌齐上阵,平均价格集中在150到300元人民币之间。记者发现,粽子虽然漂亮,但围观挑选的顾客却并不多,真正下决心购买的更少。
“礼盒粽价格太高,而且端午节期间也没有用粽子当礼品的打算。自己买各种原料,亲手包,口味又多又实惠。”正在看粽子的市民朱雅丽说。
位于石家庄市建设大街的新世隆超市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形。超市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木盒、铁盒、真空等豪华包装的粽子,但大部分顾客好像并不感兴趣。一专柜导购员说,虽然现在大部分粽子品种都在降价促销,但多数市民只是上前看看,购买的人比较少。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民众,他们大都表示,从价钱和口味两个方面考虑,还是家里自制的粽子比较好。
“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自己包粽子。先将精挑细选的新鲜芦苇一张张修剪好,再把浸泡过的糯米用苇叶包成四角样捆扎好,放在锅里煮上几个小时,再焖一晚。闻着粽香味儿入睡,第二天一锅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就能吃了。”76岁的石家庄市民何级书回忆起过去端午节包粽子的情景,满脸回味。
石家庄市民赫信丰说:“现在粽子包装越来越华丽,但对于百姓并没多大意义。能够在节日里和家人一起动手包各种口味的粽子,经过蒸煮,最后一起品尝,这种家庭和睦的氛围才是我们想要的。”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俊认为,中国人喜欢全家围坐包粽子的感觉,这是一种情结和回归。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经济运作成熟,粽子不可避免要走市场路线。但不管以何种形式过端午节,只要粽子存在,端午节就在。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传说为纪念屈原而流传,在晋代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千百年来,吃粽子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2010年12月,江西省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