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矮小的金木玲十多年来,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村中妇女一起开设戒毒班,展开禁毒工作。先后接收戒毒人员80余人次,教育涉毒人员1000多人次,把“毒品村”变成“无毒村”。图为金木玲为吸毒人员梳头理发。资料图片摄 中新网瑞丽6月21日电(杨华伟 吴华丽)“我爱我们这个寨子,爱我们景颇这个民族,做好禁毒防艾工作就是守护寨子、守护民族。”这是云南陇川县上坝村景颇族妇女金木玲说的一句话。
身材矮小的金木玲十多年来,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村中妇女一起开设戒毒班,展开禁毒工作。先后接收戒毒人员80余人次,教育涉毒人员1000多人次,把“毒品村”变成“无毒村”。受到了国家禁毒委和全国妇联的表彰,获得了“禁毒先进个人”的称号。
金木玲介绍说,一开始,开设戒毒班是要救自己的丈夫,后来想的是挽救更多的家庭。1996年,那是金木玲嫁到上坝村的第8个年头。凭着金木玲夫妇的辛勤劳动,不仅把家从世居的山区搬到了坝区,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正当金木玲筹划建新房的时候,蔓延毒品却将她的生活全部打乱。
1996年4月,金木玲回家后发现,家里有吸毒者用的烟纸,辛苦积攒下来的3万元存款也所剩无几。金木玲意识到,自己的丈夫可能染上毒瘾了,因为村里吸毒的人实在太多了。“那时候,我们村有72户人家,350多人,吸毒者有52人,其中25岁以下吸毒的有17人。”金木玲回忆说。
随着毒品的泛滥,村里的治安也越来越差,偷抢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妇女受不了“与毒为邻”的日子,远走他乡。几年时间,村子里就有十多个妇女跑了,只留下孤苦伶仃的老人和孩子。有人也劝过金木玲一起跑,但是救助丈夫、救助乡亲的信念让她留了下来。
金木玲把村里的妇女找来,组成一支18人的互助队,自任队长。在青少年、涉毒人员和家庭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自发举办戒毒班,帮助吸毒者重新做人。2001年7月,上寨村第一期戒毒班开班。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金木玲把丈夫“吸”剩下的2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并动员全村每家每户集资5元,作为第一期的戒毒经费。
禁毒班一方面对吸毒人员严加管教,对各家送进班里的食物、衣物严格检查,防止夹带毒品进班,甚至把毒瘾较重的“瘾君子”捆绑在树桩上强制戒毒。另一方面又像照顾家人一样,给吸毒者换洗衣服、清理赃物,还请医生给他们抓药打针,日夜轮流守护他们。
戒毒班开设之初,金木玲常常遭到吸毒者的咒骂和嘲讽。“连自己的老公都管不好,还想管其他人。”金木玲说,这是让她最伤心的一句话。但随着戒毒班的吸毒人员一个个戒毒成功,金木玲的苦心终于得到了理解。附近的寨子也纷纷把吸毒者“遣送”到上坝村接受“教育”,金木玲的戒毒班也连续开了第二期、第三期……
2003年,金木玲的的丈夫董勒戒毒成功。这个沉默寡言的汉子将妻子定位为“爱管闲事的好女人”,并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妻子的事业。在家里,董勒基本上包揽了全部的农活,即便是农忙时节也尽量不打扰妻子的禁毒工作。董勒说:“想想以前,我对不起媳妇和儿子,现在她在外面忙也是为了大家,我要尽可能的给她减少负担。”
如今,上坝村已经没有吸毒者了,但村里还有多名因吸毒引发艾滋病的病人。金木玲的工作重点也由戒毒转到禁毒防艾上面。每隔几天就对曾经的吸毒者进行走访监督和宣传防艾知识。在一些人的眼中,禁毒、防艾两项工作既辛苦,又没有报酬,是不折不扣的“闲事”,但在金木玲看来,只有把这两件“闲事”做好,才不会让20年前的悲剧重演。(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