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试验潜航员唐嘉陵:“好像乘飞船到了外星球”(潜航日志)
6月19日北京时间5时,“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的序幕拉开。
从下达“试验开始”的口令到潜水器被平稳布放入水,仅仅花了12分钟。但是即使像这样相对平稳的落水,透过观察窗看到的景象依然令我震撼:前奏无比激荡,潜水器入水的刹那激起的气泡充斥着有限的视野空间;当气泡消失,看到的是一派波涛汹涌的景象;最后归于相对平静,窗前几种蓝不断交替,海水清澈无比,没有一点杂质。但是我们却没有心情去欣赏这样的“美景”,必须时刻关注着舱外采样篮的状况,直到潜水器顺利脱缆平稳下来、确认采样篮里的作业工具没有异常后,我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也许有些人认为下潜路上的几个小时是漫长枯燥的,但我的感受却并非如此。300、1000、3000、5000、5188……这些曾经给我们带来巨大困难的数字此刻仅仅成为旅途上的谈资和经验。
当6960多米的海底暴露在探照灯下时,我不禁感慨:“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印迹都比在这里要多,自己好像乘坐太空飞船到了外星球。”第一眼看去,这里不属于曾经设想的任何深海世界,沉积物颜色也和5000米的浅褐色、3000米的奶黄色不同,是一种中间的颜色,而且给人稠密、表面硬实的感觉,有点像一大块刚刚发酵的奶酪。而这里似乎也没有海参和鼠尾鱼,荒凉的海底有起伏却又格外平整,没有想象中的岩石和结壳。
如果说第二次坐底是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那么第三次坐底就是一次“捡漏”得来的,蜻蜓点水般。潜水器悬浮在距底45米调试微地形地貌探测声学设备,一组新参数的生效需要重启几个计算机,大概需要5分钟。我们现在身处近7000米的海底,每一秒钟都弥足珍贵,我们商议后准备再完成一次坐底。第三次坐底完全有一点自由落体的意思,我暂停了推力器作用,潜水器在失去向上的支撑力后在本身负浮力作用下开始下落,“蛟龙”号重现了一次完美的自由坐底,触底后的冲力在观察窗前沉积物上形成了一圈均匀“气浪”,似乎吹去了沉积物上的一层尘埃,露出了本色,和太空飞船垂直降落在外星球上非常相似。短短三分钟后,声学设备准备就绪,潜水器开始离底,留给我们的水下时间已经不多了,我看着被烟雾吞没的世界,心中念道:“再见了,6965米的马里亚纳海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