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与增收并举 化解养老金缺口长期风险
2012年06月25日1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关于养老金缺口的讨论甚嚣尘上,这源于一份由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牵头撰写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该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事实上,目前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各方测算口径并不统一,未来缺口由谁来补也尚无定论。规模庞大的养老金到底该如何管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认为,养老金管理应着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而坚决避免政府部门决策。
养老金缺口有多大
除了上述报告提及的18.3万亿元,针对养老金缺口问题有多个版本。
从人保部的数据来看,全国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略有结余。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计算,个人账户缺口巨大。具体数据是,目前个人账户中“坐实”的账户记账额仅为2000亿元,因此,全国养老金的“空账”缺口相当于1.7万亿元。而由于养老金至今未实现全国统筹,在统筹层次低下的省区,养老金缺口尤甚。
在人保集团负责养老金研究的崔鹏看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总体结余,但贫富不均。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寿命延长,未来缺口只会更大,以目前的数据估算,未来30年缺口在1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全国范围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4省份的基本养老保险累计近6000亿元,约占全国累计结余的40%,而其余多数省区的养老金累计结余不及广东省一半。还有数据显示,2010年有15个省市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缺口679亿元。
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压力还可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而加剧。根据2011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增速,已高于同期基金总收入近2%。
此外,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铺开,再加上“今年年底之前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在资金来源没有持续拓展的情况下增加支出,无疑将加重养老金的支付负担。
巨额缺口反映出什么问题
总量不够、个人账户空转和收益率低下一直被看做是我国养老金的三大顽疾。
社保专家郑秉文将养老金问题概括为两方面,一是社保基金缺口与贬值风险并存,另一方面,社保制度征缴扩面的迅速铺开加剧了收支缺口增大的风险。
杨燕绥更忧虑“老龄社会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它意味着社会用于养老的资源总量的增加,“仅靠纳税人和财政收入来解决养老金问题是没有出路的”,除支出水平提高外,与养老相关的公共配置都需增加。
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转轨成本;在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导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上述报告称,人口老化导致养老金覆盖的退休人员数量与在职缴费人员数量之比的大幅提高,如该比例在2012年为1∶3,但是到2050年就将达到1∶1;现收现付支柱的缴费率仅仅为20%的工资(另外8%的缴费进入个人账户),而法定的替代率则达到35%。这个法定替代率的承诺在退休年龄保持现行标准不变的情景下是不可持续的。
这些分析表明,养老金缺口虽然是长期风险,但其可能造成的对财政持续性的潜在压力却远远大于其他所有的短期风险因素,不能由于它是长期因素而忽视其风险的规模。
事实上,当前老龄化、养老基金缺口这些问题本身已形成了倒逼机制,那就是要解决我国社保体系的制度障碍问题。杨燕绥认为,正如缺口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也需要国家顶层设计、法治建设、机构战略和居民教育四个条件,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缺口如何弥补
从国家管理的层面来看,为了应对养老金“缺口”,同时也防止地方挪用中央补助,全国社保基金会自2006年12月起,受托管理中央财政补助九个试点省市坐实个人账户的543.62亿元资金。据其6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2845.9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40%,比同期的通货膨胀率高出6个百分点。
然而,无论如何设计,投资收益也就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一方面。专家建议,用国企利润反哺民众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此外,扩大缴费人群范围,将更多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实行男女退休同龄等方法来缩小社保资金缺口,也仍有空间。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多支柱社保体系,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以养老体系为例,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采用现收现付制,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障的老龄化风险和基金投资风险,确保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二支柱的补充养老金采用积累制,个人承担老龄化风险和基金投资风险;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储蓄有多种灵活方式,比如在投资商业养老保险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承接老龄化风险。多支柱体系将风险分散到政府、企业、家庭等多个主体,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负担,也能增强保障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来源:金融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