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麻醉后的年轻大熊猫 |
来源:东南快报
当大熊猫出现严重贫血、重病在身,或者打架出血时,也要和人一样输血救治。给人抽血,一分钟就能搞定。给熊猫采血有什么不同吗?
昨天上午,为了给第一次接受麻醉的12岁大熊猫进行采血实验,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不但动用了近20位工作人员,而且从麻醉到抽血完成,还花了漫长的43分钟。目前,抽出的400克血已经放到冰库保鲜,最长可存放2个月。
近20人协助抽血氧气瓶、急救箱一样不能落
接受采血的这只大熊猫今年12岁,重130公斤,算是“年轻人”。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陈玉村主任说,为了实验顺利进行,从采血场所选择、进笼路线安排、应急方案筹备等,前期准备工作就花了一两个小时。
“保卫人员、保定人员、麻醉师等,共有近20位工作人员来协助。”陈主任说。“万一中途出现紧急情况,需要输氧就得有氧气瓶,还得备好急救箱,一样都不能落下。”
此次采血场所就在这只大熊猫平时住的宿舍位于福州熊猫博物馆的右边房间,先在里屋麻醉,然后移到宽敞干净的前屋进行抽血。
从麻醉到抽血花了43分钟成功采到400克“熊猫血”
9点58分,已经关在笼子里的大熊猫在里屋等待麻醉。前屋里,一张桌上放着手术担架,担架上铺着一块干净的白布。
麻醉师先给大熊猫打了一针,隔了五六分钟再打一针,如此反复。“麻药的量要控制好,过量了有危险,过少了又没效果。”陈主任说,每只大熊猫存在个体差异,耐药性也不一样,给第一次接受麻醉的大熊猫打麻药,只能密切观察反应再酌情增减麻药剂量。
10点20分,当麻醉师打完第五针,大熊猫终于“醉”倒了。接着,笼子里的大熊猫被抬到了门后,迷糊中的它有气无力,几个工作人员爬到了铁笼上方,另外几个蹲在门前方,放在桌上的手术担架也平放到门前。拉开笼子的铁门,工作人员一搭一合,抱住大熊猫的头脚,把它从笼子里小心翼翼地抬到了担架上。随后,大熊猫的头被一条细纱布绑住,四肢也被粗绳绑上。
10点25分,担架抬回桌上,又紧紧地固定在桌子四角,进入了采血准备阶段。工作人员放好工具盘,有剪刀、棉花、采血袋等。陈主任拿上剪刀,在准备采血处大熊猫的颈部,剃了指头大的一小块毛。
10点28分,陈主任摸好大熊猫颈静脉的血管,插针,抽血,暗红色的血液慢慢流出。“大熊猫的血管非常细,很难找到。不过我们做了十几年实验了,也有经验。”陈主任说。
一名女工作人员蹲在地上,一直捧着采血袋上下轻摇。每隔一会儿,就把采血袋放到旁边的电子秤上称重。245克、330克、350克、360克……称重的频率也从几分钟变成了几秒钟。
10点41分,当重量显示在400克时,陈主任拔出针头,停止抽血,开始止血。采血袋立即被送进冰库保鲜。
探索建立大熊猫血库用于大熊猫急救
采血结束,工作人员又把担架放回地上,抬走桌子,给大熊猫松绑,并把它从担架上移到了地上。只见大熊猫的肚子一起一鼓,正在呼气吸气,它已经逐渐清醒,显得有点疲惫。
“实验相当顺利,麻醉也很好,刚刚好就掐在那一刻,抽完血它就醒了。”采血成功,陈主任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很兴奋。
和人一样,给大熊猫采血是为了生病急救。“严重贫血、肠梗阻等疾病、打架受伤……这些情况下大熊猫都需要输血,但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的大熊猫也需要验血,以防输进去后出现凝聚结块现象。”和人不同的是,大熊猫抽血需要麻醉,而且没有明确的血型。
陈主任介绍,向大熊猫采血输血技术难度高,除了四川、北京两地,福州这十几年来也在从事相关实验,探索建立熊猫血库的可行性。
本报记者陈慧娟/文柳涛/图(本文转自2012年3月24日《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