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草芳华”,是刘海粟先生书赠张瑞芳的。四字条幅,一直挂在张家的墙上,气息素朴,就像女演员本人。
称张瑞芳为演员,而不是表演艺术家,是因为她坚持自己的定位:“我只是一个听话的好演员。”平淡无奇的话语,让我想起老导演张骏祥对她的赞佩:“她是一个非常纯真的人。有着漫长表演生涯的演员,能保持如此纯真的品格,实在难能可贵。”
自从电影界沦为娱乐界,纯真的电影人愈发稀有了,因此就愈发值得珍惜。
张瑞芳最近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是2007年6月16日晚,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电影节组委会向她颁发华语电影“杰出成就奖”。在掌声中,年近90的女演员吐露了出人意料的获奖感言:“很多人该领这个奖,但他们都不在了……”站在舞台上,她流泪了。
采访时,提起那一幕,她伤感依旧:“你说,赵丹他们得过什么奖?都走了,有的还比我年轻呢,那么多优秀的演员……都走了……”
掷了画笔,投身街头抗日剧 当演员之前,张瑞芳是北京国立艺专西洋画系的学子。正是日本人入侵中国,改变了她的命运。
“北京艺专是最好的学府,有好多留法、留日的名师。拿碳笔练了一年基本功,第二年刚开始学色彩,抗战爆发了,什么都还来不及学呢,我就经常从课堂上溜出去……”回忆起70年前的往事,张瑞芳心潮澎湃。
溜出去,是为了参加进步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先是在挽联布上画宣传画,很快就掷了画笔,一心扑在演戏上了。终身难忘的一次,在军警的层层包围下演出街头活剧《放下你的鞭子》:演员们全身心投入,无数观众沉浸在激昂的爱国热情中,连一些富有正义感的军警都深受感染,扔了军棍,与民众一起高呼“放下你的鞭子!”把石块投向剧中耀武扬威的日本鬼子。此剧连演十几场,直至天亮观众都不愿散去……
1937年4月,在北平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
之后,张瑞芳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背着背包跑到一地就演,大多数时候是在露天。那时候哪有话筒啊?台下热闹着呢!可你演得越真实,就越能震住老百姓,一下就安静了。”在南京那回,她演戏太投入,失去控制,奔下场时竟然摔倒,被人扶起后还浑身发抖。几乎同时,一名观众在台前猝然昏厥,原来她家在卢沟桥,共鸣太强烈了!观众悲愤难抑,“打鬼子去!”的口号声响彻剧场……
(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