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正走向“财政联盟”
随着希腊第二轮大选结果的揭晓,关于欧元区解体的担忧似乎烟消云散,但关于欧元的讨论不应该也不会就此停止。
欧元自诞生之日就饱受争议。早在欧元诞生之前,关于几个国家能否形成一个货币区,经济学界就有过相当多的讨论,并形成了“最优货币区理论”,该理论的创建者罗伯特·蒙代尔还被称为“欧元之父”。由于欧元创立之日,欧元区并不符合“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前提条件,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通胀偏好的相似性、经济政策的一致性等等,经济学家对欧元的前景并不看好,认为欧元最终将走向解体,甚至在欧洲引发战争。债务危机爆发后,“欧元崩溃论”更是甚嚣尘上。
经济学家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确指出了欧元的许多问题,如今欧元也确实陷入危机之中。但据此认为欧元将走向解体,理由并不充分。在社会科学领域,理论往往是对现象的解释,滞后于现实。对于当前的欧元,没有理论可以直接作为参照,因为“最优货币区理论”有明显的缺陷。如果这一理论完全适用于欧元区的话,欧元不仅应该走向解体,甚至不应该诞生。但现实是,欧元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政治因素。欧元在1999年创立之时,直接推动力是两德统一,整个欧洲担忧曾经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再次统一,可能给欧洲带来威胁,于是推动欧洲使用单一货币,将德国置于欧洲之中,使德国成为“欧洲的德国”。这也是为什么欧洲人在上世纪90年代“迫不及待”地推出欧元,而“最优货币区理论”无法解释这一切。经济学家没有在他们的理论中考虑政治因素,并不是政治因素不重要,而是因为很难量化,进而无法纳入经济模型,这是经济学的局限。经济学家往往陶醉在漂亮的经济模型之中,但现实往往是如此的复杂和不同。
要展望欧元的未来,我们还需要考虑政治因素。由于“最优货币区理论”要求的条件非常苛刻,欧元区可能永远也无法成为真正的“最优货币区”,但这并不意味着欧元将会消失,政治因素仍然可能继续扮演黏合剂的角色。未来,在政治力量的推动下,欧元区有可能超越“最优货币区”,成员国上交部分国家主权,向一定程度的联邦迈进,成为“货币联盟+政治联盟”。从目前的情况看,欧洲正走在这一条道路上,“财政联盟”、“银行联盟”等概念已经相继抛出,显示出欧洲走向进一步联合的意愿仍在,6月28日举行的欧盟峰会备受期待。
当然,欧元区未来的道路将困难重重,政治精英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主导一体化进程,草根阶层对一体化疑虑重重,安全因素在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弱化。欧洲人已经选择了方向,正在进行一次书写人类历史的尝试,虽然不一定能够成功,但短期内也不会宣告失败,这也意味着欧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存在。不论欧元区能否超越“最优货币区”,当前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极具研究价值,未来可能催生一个新的理论来给予解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