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
中广网北京6月30日消息(记者郭淼)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今天(30日)北京时间下午3点顺利结束最后一次下潜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实验,深度为7035米。此次“蛟龙”在马里亚纳海沟为期15天的深海下潜实验不仅连续6次成功完成下潜任务,同时也创造了7062米中国载人深潜的历史记录,而这个数字也意味着中国可以在世界99.8%的海域开展深海调查。而即将返航回国的蛟龙在完成最大下潜深度后,它的去向以及中国未来载人深潜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成了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此记者独家专访了蛟龙号总设计师徐岂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庄子对海的世界最奇魄壮美的描写。海洋在中国人心中,既笼罩着奇幻与浪漫的色彩,也是充满梦想之地。而这个中国人做了千年的梦随着蛟龙连续6次成功深潜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而变得愈发清晰。采访中徐岂南明确表示,未来普通人坐着“蛟龙”到海底潇洒走一回的梦想不仅可以实现,而且时间一定不会太久。
徐岂南:这个不难的,作为潜航员的主驾驶员是要进过严格训练的,旁边的两个科学家如果是普通游客是没问题的,完全可以下水。我们再往下发展也会搞一些旅游系列的深潜器,爱好深海的同志都可以下潜。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个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几乎同时开展了上天入海的探寻。而女航天员刘洋的出现让国人为之骄傲时,人们不禁也要问,中国女深潜员又会在何时产生?
徐岂南:这次潜航员都是国家海洋局面向全国招聘的。我们除了一名主驾驶,另外两名都是我们具体的技术工作者,像这次7020米的记录下去的,都是我们蛟龙号的主任设计师,都是我们搞技术的同志下去的,因为都是搞设计的,怎么样考核,怎样改进等,所以我们自己下去最清楚,所以这样定的这次都是男同胞下去,我们不排除第二批,第三批选女的都是可以的,没问题的。
采访中徐岂南还透露,“蛟龙”因用而生,因此,现在正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第6次的深海下潜试验的“蛟龙”,在稍作“休整”后,明年就会交付使用,进行勘察和研究工作。
徐岂南:一系列的验收之后我们将交给我们的用户,我们的用户是海洋局和大洋协会,这方面他们抓的很紧。在我们出航之强他们就曾经开过会,请国内有关科学家和地质学家考虑明年怎样使用蛟龙号,特别像南海深底过程的这些调查,包括大洋协会的锰结合矿区,硫化物矿区,这些都是我们在国际海洋申请到的,有专属勘探权的地区,我们都要去工作的。
据介绍,在总结“蛟龙”号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将开展4500米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攻关工作,主要包括载人球舱、高压海水泵、锂电池、推力器。其中,载人球舱预计2013年底完成研制。在这之后将完成潜水器的设计和研制工作,整个项目预计在2018年左右完工。
而对于大家关心的“蛟龙”的工作极限时间,徐岂南说,只要不断技术更新,它的潜力将会不可估量。
徐岂南:初步呢,我们要订设备的寿命期;另外国外也是这样,基本上通过若干时间,我们总结完了,做些修改,换些设备都有些可能,这样设备换了寿命就长了,比如我举个例子,美国最有名的深潜器叫“阿尔文”,它目前最大深度是最大4500米,它是1964年建造成功的,它是世界最著名的一个潜水器,它下潜有5000次了,但是它所有的设备,全都进行过更换,最后只有名字“阿尔文”没有动过。所以说,我们的设备它不是说固定不变,它可以随着我们科学技术发展,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有的可以更改,有的可以换新的设备,所以这样的话它使用期就长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