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老龄协会主办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7月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专家委员会主任蒋正华、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等,与老龄问题研究专家学者200多人出席,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出谋划策。
60岁以上老人达1.85亿
李立国说,到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2050年前后,将达到4.8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1/3,成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条件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时间更紧迫。
华建敏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增加860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2021年到2035年,我国将出现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1100多万。目前全国近60%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中,老年人口占16.3%,高于城市5个百分点。
蒋正华说,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的结构、消费需求结构和国家税源的结构,降低了国民储蓄和资本积累,而且提高养老的经济社会成本。
老龄产业规划需加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分析室主任李军说,“十二五”期间,中国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出现由升转降的拐点,这个拐点出现之后,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保持下去。2021年到2025年,是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相对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期间,我国潜在年均经济增长率将下降约2.2个百分点。在未来40年,也就是2011年到2050年期间,人口老龄化因素可以使
我国潜在年均经济增长率下降约1.7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说,老龄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我们面临的挑战:第一,产业政策不甚明朗,政府、社会、市场分工不明确。第二,产业发展需要投入,这个投入也是见效慢的,如何发挥财政、金融和科技支持力度,这是需要思考的一个瓶颈问题。第三,现阶段,产业规划缺失,基本处于无序的盲目的发展状态。第四,未富先老,老年人口消费能力有限。第五,和老龄产业相关的专业性人才队伍比较薄弱,产业发展创新人才支撑不足。第六,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健全。
增强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专家辜胜阻说,从老年人口群体结构来看,需要特别照顾“失能、高龄、三无、空巢”这4类人群。我国当代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不仅是“少子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且是因为农村年轻人向城市的人口流动,我们有4000万农村留守老人。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未富先老是中国面临的一个独特挑战,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解决“未富”的问题。保持可持续增长、提高养老保险制度参与率,比节约养老金支出更重要。退休制度不要一刀切,应该实行弹性的制度,充分利用一部分高技能、高素质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同时也要保护那些受教育不够的普通劳动者。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说,尽管中国在某一天可能出现年度的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但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解决的。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使养老金支付高峰已经晚于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到来。当前更重要的是树立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减轻人民的不安与焦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说,现在对养老保险制度不太满意,主要是机关事业的公务员和企业职工的矛盾。要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建议一定要适时出台机关事业的养老改革方案。制度出台,要提前预告。机关事业与企业在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上要公平,老不动恐怕不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