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民警徐进研制“鹰眼”无人侦察机
不受地形地貌限制,可飞到事发现场上空拍摄,并将现场影像同步传回,在河北省公安科技周活动中,承德民警徐进研制的“鹰眼”无人侦察机受到关注。
它可以飞到事发现场上空进行拍摄,并将现场影像同步传回,民警足不出户即可看到现场情景在近日举行的我省公安科技周活动中,现场展出的“鹰眼”无人侦察机引起参观者的浓厚兴趣,成为展会最大的亮点。"鹰眼’不受地形地貌限制,能够快速组装,手抛起飞,开伞降落。”公安干警们发现,这种“傻瓜式”操作,只要经过简单培训他们即可轻松掌握。而“鹰眼”的研制者、承德市公安局民警徐进坦言,无人机只有便于应用,才能在案件侦办过程中,真正解决受地形地貌和危险态势限制造成的取证难问题。
从反恐、缉毒、特殊案件侦察,到车辆查控、交通巡逻、大型活动空中监控等,“鹰眼”在试飞阶段就身手不凡。有关专家认为:"鹰眼’无人机‘查得准、盯得住、传得快’,可以为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将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公安警务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现场影像资料及时传回地面指挥中心,为指挥者提供第一手情报
“去年春天,在扑救鸡冠山森林大火时,试用中的‘鹰眼’无人机仅仅6分钟就发回了火场态势影像图。”徐进至今还记得“鹰眼”为扑灭大火立下的显赫战功。
近年来,民警办案取证越来越难。在有些案件中,一些犯罪嫌疑人首先破坏摄像头,再实施犯罪,因为缺少证据,部分违法犯罪嫌疑人一时逃脱了惩罚。
徐进知道,公安机关在部分案件的侦办过程中,受地形地貌和现场危险态势的限制,很难以最佳角度进行取证。“要解决取证难问题,利用无人机侦察取证势在必行。”研制无人机的念头,在徐进脑海中萌生了。2008年底,研制工作正式展开。
“它能快速到达制高点观察事态发展,以最佳角度及时记录事态发展过程,为事后处理提供重要依据。”徐进说,这源于对遥控、自动跟踪天线、数传、图传、GPS导航、采集、地面站软件、动力等8大系统进行组合,重新优化、改进和集成。“全部飞行过程可以在计算机航点预设,前方视频实时传回并可存储在地面站硬盘。”
“无人机第一时间达到现场,以最佳角度对现场进行全方位监控,同时将现场影像资料及时传回地面指挥中心,为指挥者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情报。”徐进介绍,2011年9月,在承德市“鼎盛王朝”大型文化活动安保中,无人机成功对活动现场进行了空中监控,实时将现场影像传回地面,为警力布置调度和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警用无人机也可应用于空中巡逻、禁毒航查,抢险救助、交通管理、自然灾害观察、灾区支援、防火预警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解释说,系统可以自动修正飞行参数和飞行时所产生的误差,地面站控制系统可以进行GPS全自主导航飞行。
普通警车可以直接装备,组装时间仅28秒
研制无人机,首先要解决的是载机。“为适应警务侦察的需要,载机应该能够快速组装,具备高机动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长留空时间。”按照这一目标,徐进在FPV载机上大胆重新设计,反复测试,将EPO与碳纤维膜等材料做有效复合,提高强度,降低重量,适应复杂气候条件下飞行。
研制无人机的工作充满艰难。没有资金,缺少技术,但幸运的是,研发工作自始至终得到相关方面大力支持。省公安厅有关负责同志得知研发情况后,提出切实可行的研发思路,并协调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承德市公安局领导亲自出面找有关部门申请资金,并多次到研发现场进行指导。
在700多次试飞中,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反复改进。“设计好快速接口后,实现模块化、快速插拔化,然后定型做逆向扫描,最后开模做出载机。”“无人机最大传输距离20公里,留空时间长达几十分钟,最大时速190公里,最低时速32公里。”徐进介绍,2011年7月在我省某县禁种铲毒航查中,“鹰眼”无人机仅仅三个起落的飞行,即配合禁毒部门查获毒品种植物1700余株。
“它体积小、重量轻、低成本、携带方便。”令徐进颇为满意的是:普通警车可以直接装备,单警背囊方便野外作业;采用速插拔接口连接,组装时间仅28秒。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眼下,徐进又在向更高目标迈进:研发车载警用无人机,可以在车辆行进中根据案情随时起飞,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撑起天网。(河北日报记者周远通讯员崔丽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