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回顾人民币汇率改革:不再单一紧盯美元
2012年07月04日06:42
来源:中国广播网
当前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高度关注,至少证明两点:人民币已是世界重要币种;人民币汇率形成了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的机制,汇率的弹性增强。而这也正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日前,记者就人民币汇率改革采访了3位经济学者。
【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
问:为什么要多次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赵锡军:1994年1月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以前的汇率管理,实际上是人民币汇率单一盯着美元,10年中它基本维持在1∶8.27的水平上。可这种汇率制度存在很大弊端,就是不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灵活地调整本币汇率,使其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应有的经济调节功能。
梅新育:我们的汇率制度改革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水平调整,其中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又是最关键的。尽管短期内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对经济有影响,但归根结底,一个独立经济强国不可能是将本币与外币挂钩的国家,在中长期内,人民币汇率制度必然需要调整。在汇率水平方面,8.2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汇率明显与其国内购买力不符。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标志着人民币走上了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汇率水平长期升值的道路。
【坚持主动可控渐进三原则】
问:为把汇改风险降到最小我们做了哪些努力?
赵锡军:我国稳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坚持了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效果很好。到2008年基本上是按市场供求变化决定的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时候,我们努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抵御危机冲击、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再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树立了人民币的国际威信,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平稳释放升值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相对合理水平,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梅新育:2005年汇改以来,就总体而言,在微观层次上的主要风险是实体经济部门企业必须面对本币汇率长期升值、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上升的环境。就这方面风险而言,我们的主要努力集中于增强外经贸企业非价格竞争力,以及推广人民币国际化。在宏观层次上,主要风险之一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可能过多地受外部因素左右,人民币汇率水平大幅度起落,令我国经济波动性大增。在这方面,我们顶住了外界的一些压力,坚持了以我为主的道路。
蒋先玲:除了经济因素外,政治因素或多或少地也会影响到汇率问题,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向人民币施压。客观地讲,近来,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在回落,自身压力大,回旋余地小。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主要的是近期美国经济回升缓慢,就业压力增大,政府担心出现滞胀,造成民众强烈不满,有把其国内危机转嫁他国之嫌;当然,还存在美国大选的需要等更多的政治考量。
【为宏观调控创造良好条件】
问: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汇率改革和对人民币的预期?
赵锡军:汇率是由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决定的,未来的几年,人民币可兑换性越来越高,买卖越来越自由,汇率的弹性会越来越强,上升或下降则要看市场供求情况。总之,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蒋先玲:但从目前看,人民币不可能快速升值或贬值,更不用说大大影响经济。因为市场的评价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正处于均衡状态,升值和贬值的预期都不强,如,自4月16日起,中国已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而市场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梅新育:我们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放宽外汇管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是共同推进的。在这些方面,我们总体趋势是要放宽外汇管制,但要注意把剩余的管制项目进一步管好。在这个资本流动冲击巨大的世界上,这是我们不可缺少的防波堤。我们要把可能的风险考虑足,在放松外汇管制的同时决不能放松监控。
链接
人民币汇改重要时间节点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
1994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012年4月16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幅度放宽至1%。
主持人:本报记者 梁 杰
嘉 宾: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蒋先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