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首批90后学生离校 两校长同嘱脚踏实地
清华北大首批“90后”毕业生离校
两校长临别同嘱“脚踏实地”
昨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举行了毕业典礼,送走了首批“90后”毕业生,北大校长周其凤和清华校长陈吉宁的临别赠言罕见“撞词”,同时叮嘱即将走入社会的“90后”们:“脚踏实地。”
北大:
现场:高喊“90后”来了
3000多名2008年入学,被称为“鸟巢一代”的毕业生,昨天在曾作为奥运场馆的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中,挥别北大,他们也是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
昨天清晨7时许,北大校园东南侧的邱德拔体育馆门前,就已聚集了不少身穿学位服、头戴学士帽的毕业生,他们合影留念,与朝夕相处4年的母校告别。在这批毕业生中,有932名学生被授予北大优秀本科毕业生,313名毕业生选择签约西部和基层地区就业。
被视为性格张扬、追求个性的“90后”们并不认可社会上对他们“无法吃苦,挫折承受力差”的判断。毕业生乔冠楠告诉记者:“90后才没人们想象中的脆弱,当我们走向社会,该承担的都会承担起来。”毕业典礼上,法学院的毕业生更是喊出:“90后来了,神马困难都是浮云”。
校长:用保安激励毕业生
北大校长周其凤在致辞中勉励毕业生,无论遭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都要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朝着设定的人生目标,志存高远,再出发!
他深情回忆起来自地震灾区的2008级学生,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告慰家人、社会和自己的青春。他还特别提到由2008级学生组成的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的北大方阵,他称“我的中国心”方阵是北大学子献给祖国的礼物,是属于北大2008级的“成人礼”。
在北大当保安,凭着蹭课、苦读,最终考入北大的甘相伟,被周其凤看作是毕业生身边的榜样,他希望北大学生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不断学习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永远处于优势,在社会大课堂中交出合格答卷。
校友祝福:绝不空谈
中科院院士、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严纯华教授回忆起当年背负着行李送同学去火车站的情景,仍十分激动,他眼望即将离校的一个个年轻人,勉励他们不要只顾“仰望星空”,还要学会“脚踏实地”,经得起挫折失败,绝不止于空谈。
清华:
现场:向基层出发
昨天一早,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内就挂上了“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横幅。几位即将奔赴西部基层单位工作的博士、硕士特意在横幅前合影留念。获得博士学位的韩融告诉记者,她即将前往新疆工作,那里有她施展才华的舞台。
毕业典礼上,清华新校长陈吉宁为689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拨动流苏,授予学位。昨天共有4436名研究生自清华毕业。陈吉宁告诫这些“未来精英”,要褪去浮华虚无的光环,抛掉“清华制造”带来的优越感,牢记求真务实、行胜于言的传统。
校长:讲故事希望学生扎根基层
陈吉宁在毕业典礼上讲了一个发生在所有毕业生身边的真实故事:一位在清华苦读6年的优秀毕业生即将赴基层工作,有人问他在基层默默无闻,是否害怕被学校忘记。这名毕业生说:“每年这么多毕业生,如果母校都记住的话,内存也不够啊!对我来说,与其被清华记住,不如被人民记住。”
“我相信,你们也会和这位同学一样,褪掉光环,静下心来,靠创新、实干、担当,用知识、智慧、热情来造福社会、书写人生。”陈吉宁说,清华的声誉是前辈清华人用智慧和汗水铸就,而不是浮华虚无的光环。他要求清华毕业生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用责任和奉献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理想指引下坚定前行。
校友祝福:学做幸福女人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91届研究生校友、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携笔从戎21年的心路历程。她告诉即将走入社会的学弟学妹:成功的诀窍就是目标不变,方法在变。她还特别提醒所有学妹,做一个快乐的母亲、幸福的妻子、孝顺的女儿和儿媳,出色工作、享受生活。
研制出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立体视频芯片“清立方”的清华自动化系博士研究生曹汛则表示,幽幽清华园中,文学大师、技术先驱、革命斗士们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民族大义的英雄气节为清华后辈留下了千古垂范,让后来人更加懂得什么是学问,什么是君子,什么是民族的脊梁。
本报记者 王东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