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哀与举杯:《俄罗斯友人看中国》首发式侧记
中新社莫斯科7月3日电 题:默哀与举杯:《俄罗斯友人看中国》首发式侧记
中新社记者 贾靖峰
“我要特别介绍本书的撰稿者之一,我们杰出的朋友,前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先生……但今天他已不在人世”,3日,俄中友协主席季塔连科院士对俄科学院远东所中国厅内的数十名俄中友好人士说道,众人随即起立默哀一分钟。
一本由20余名俄罗斯各界知名友好人士撰写的《俄罗斯友人看中国》文集3日在此间面世,这是该书首发式开场默哀的一分钟。
“我冀望本书的所有作者……也冀望下一本书的作者和出版者,希望俄罗斯继续向前,希望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下一本书的作者,让我们为友谊干杯,为中国朋友的成功干杯!”季塔连科举杯提议,这是首发式结束时觥筹交错的一分钟。
“《中国我的第二故乡》,罗加乔夫家族的历史完完全全地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这是已故汉学家罗高寿文章的第一句。翻开这本墨气尚浓的新书,该文作者“伊阿罗加乔夫(罗高寿)”的名字已打上黑框。
“我3月份得到罗高寿先生的文稿,而4月7日,先生仙逝”,该书策划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于振起对中新社记者说,“他写稿那个时候已经病重,看那篇文章,细细梳理了他与中国一生的缘分,我非常感动。”
罗高寿笔下的中国栩栩如生:“1936至1939年,我和家人住在哈尔滨,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时日本人封锁哈尔滨,切断了城市运水通路,我的父母就禁止孩子们出门玩,以免踩脏门外的雪,洁白的雪,就是我们的饮用水……我记得,当时哈尔滨的所有居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
于振起说,罗高寿的文章令人落泪。他说,在俄罗斯,中国人民有很多这样的老朋友,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许多与中国结缘的人的故事。
2011年,俄中友协向俄各界发出撰写自己的“中国故事”的倡议,得到各界友好人士的热烈响应,有的作者甚至感到肩负重任,一位作者在3日的首发式上说,“当我接到倡议时,还担心自己能否胜任撰写这篇文章”。
中国驻俄大使李辉当日出席首发式并致辞说,这本书是俄罗斯读者了解中国国情的一本难得好书,关于俄罗斯朋友眼中的中国,“这是第一本书,将来还会有第二本、第三本……”
于振起表示,该书完全由俄罗斯的友好人士组织、编撰、印刷,而策划方之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完全与该书的出版流程脱钩,剥离了官方色彩,令书中文字原汁原味,十分“民间”。
他说,这种完全民间的出版模式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种全新尝试,亦值得在多国推广,因为“各国都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