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开发商以“养老”为名低价圈地资料图片
导读:延迟退休引发公众担忧养老问题,地产大佬借机蜂拥涌进入养老地产。经济之声评论:要警惕开发商以“养老”为名低价圈地。
中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措施下,房地产开发商正不断尝试寻找新蛋糕。最近,退休年龄延迟引发的激烈争议,催生了公众对养老问题的担忧。而嗅觉敏锐的开发商,也从这个引起群体性焦虑的问题中挖掘到新的商机。眼下,大型开发商的一种战略选择就是发展养老地产。
除了万科、保利、绿地、首创等开发商已经进入养老地产,以泰康、新华、国寿、太保、合众等为代表的保险资金也积极囤地,多家中高端养老社区已经相继竣工。来自《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说,在长时间的调研观望之后,中国平安进军养老地产的路线图也终于浮出水面,未来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南部、海南岛等五个地区规划养生养老地产项目。
按照中国平安的内部规划,未来养生养老地产项目的运作模式将分三条主线,不但有目前保险公司主推的“租赁型养老公寓”,还包括“销售型亲情社区”、“销售型度假休闲产品”。
房企开发养老地产项目,这原本是一个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开端,但业内人士分析,开发商进入养老地产领域的心态比较浮躁,当纯粹的养老地产还没有看得见的盈利模式时,这些开发商进入养老地产还是以追求“投资回报”和利润为目的。所以,要谨防养老地产沦为开发商低价圈地的工具。对此,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发表了自己的评论。
如果养老地产项目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落实不到位,那所谓的养老地产和普通商业地产还有什么区别?
孙立坚:我想这个担心非常自然,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靠年轻人自己来养老,在人口结构上出现了一个失衡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市场机制来弥补社会保障问题。
但是,如果说“养老地产”这个图利的养老机制诞生,一旦利益驱动空间过大,再加上又有更大的行业在吸引他们,这些地产很快会把自己的资金退出养老产业,去做别的产业,那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创伤。尤其一些老人已经进入到这个养老体系里面,后期的服务没有跟上的话,老人的服务质量就有可能会受到损害。
是否需要相关部门出台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呢? 孙立坚:非常需要。首先,对养老这样一个跟民间密切相关的行业,要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另外,对于楼盘开发商,不光是对门槛进行设置,而且对他们的服务都要有一个很规范的认证,如果今天赶时间粗制滥造搞一个概念,连实质的内容都没有很明确的话,那这些东西都是有很大的悬疑,搞不好是利用养老的概念,去套取房地产投资的机会。
我们需要有制度化的监管,否则民生问题就会被商业利益驱动所损害。
假如房地产企业大举进入养老地产圈地,会不会再次带动地产的火热行情? 孙立坚:我想一定会有这样的效应,如果准入门槛很低,就像当初新能源概念一样,非常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很轻易的去从银行获得贷款和储蓄,这样一炒作的话,价格就会朝着很高的地方走去。而质量还会因为恶性竞争,节节的下降。
我担心的是,房地产商看到很好的资金和土地市场需求,一窝蜂都去做的话,肯定还会重复以前的老问题,就是质量节节下滑的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