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周末宣布不对称降息,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调控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然而,银根放松在刺激信贷需求的同时,也加大未来通胀的隐患。实际上,在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的同时,财政政策可以更有作为,特别是当前应加大减税力度,从中长期创造投资和消费需求。
对于减税规模,官方一直没有公开给出明确的目标,从专家学者们的建议来看,少则5000亿元,多则上万亿。而按照国家现行的减税思路,上述目标恐怕难以达到,减税要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就必须在以“营改增”为重点的思路之外寻找更多办法。
“营改增”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其减税效果一直被各方持续关注。从首个试点城市上海日前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5月,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13.5万户企业中,税负下降的企业占九成,营改增带来整体税负下降超过80亿元。这说明,“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的作用正在进一步显现。今年一季度,上海此项试点整体减税只有约20亿元,仅仅过了两个月,减税额度大幅增加了60亿,这超出了很多的专家预期。
然而,如果我们将“营改增”的减税规模放在税收总量中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其所占比重很低。根据上海“营改增”前5月的减税数据简单推算,上海此项改革全年减税规模应该在近200亿元。以2011年上海市税收收入为6828亿元来计,“营改增”减负额度仅占上海市全年税收收入的近3%。当然这个测算没有考虑纳入改革范围企业有可能增多等变量因素。
如果“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减税力度又会有多大呢?国家税务总局专题研究小组曾对此进行过量化分析,结论是全国税收净减收有望超过1000亿元。如果以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89720亿计算,“营改增”总体减负更是降低为仅占全国税收收入比重的1.11%。如果考虑到全国税收收入每年20%左右的增长,这个占比还会更低。
那么,为了达到提升企业活力、稳定经济增长的目的,减税力度多大为宜呢?目前专家给出的数字一般在每年减税达5000亿至10000亿之间,这两个数字大概分别占今年我国税收收入的5%-10%(考虑到2012年税收收入将较2011年有所增长)。究其因,一方面是顾及我国财政支出压力巨大,减税比例不能过高,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减税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助于真正减轻企业的负担,提升经济的活力。
由此可见,“营改增”的预期减税力度与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减税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然,除“营改增”外今年财政部确定的减税路线图中还包括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税率结构,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征税试点范围,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等,但因这些措施减税力度有限,总体减税力度难以达到专家学者们提出的建议目标。
所以,减税加力必须另辟蹊径。我国税收的一大特点是间接税比率过高(在税收总收入中占七成),直接税比例较低,降低间接税比重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大方向。通过降低间接税税率实现大规模减税,成为现实和必然的选择。在间接税中,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三者在税收总收入中的占比高达五成,所以直接下调增值税和消费税税率,减税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如果将三者税率统一降低10%,就可以直接减税5000亿。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间接税下调存在不小的空间。以第一大税种增值税为例,尽管我国最先开设了17%、13%两档税率,后来因推行“营改增”又增加了11%、6%两档,但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这远远高于亚太地区的增值税税率(一般为5%或10%)。为此有专家建议,未来增值税的发展方向是税率合并,向低档靠拢。
此外,降低间接税率,不仅会减轻企业税负,而且还有助于拉动消费。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均属流转税,企业往往会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最终让消费者来承担。如果下调其税率,将有助于降低物价,刺激消费。
直接降低间接税税率虽然力度大、收效快,但毕竟属于全面性减税,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财力将构成一定压力,而且与目前推行的结构性减税思路迥异。目前减税呼声日隆,但皆发端于民间,大规模减税若要推进,有关减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规模和路径,宜尽快纳入更高层面的整体设计,否则各种争论和建言就只是纸上谈兵。(王瑞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