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9日,在韩国首尔的警察局,一名摄像师拍摄被扣留的肇事卡车。 |
![]() |
6月29日,抗议者在首尔反对韩日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 |
韩国首都首尔一名男子9日凌晨驾驶一辆小卡车撞击日本大使馆正门,抗议一名日本极右翼分子污蔑韩国籍“慰安妇”。在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事件闹得不可开交之际,此事无疑给韩国民众情绪再次火上浇油。
总统秘书担了责任
近日, 因秘密批准签署韩日军事协定,韩国政府被本国舆论和在野党指责为“想签卖国协定”、“暴露亲日本色”。作为这场风波的幕后推动者青瓦台对外战略企划官金泰孝7月5日引咎辞职。
作为总统身边的“重要秘书”,金泰孝是酿成韩日军事协定风波的主要“责任人”,他5日请辞的行为被执政党称为“恰当的判断”。金泰孝被韩国媒体和学者批为“骨子里亲日”,鼓吹朝鲜半岛“有事”时日本可以帮忙,韩日应组成民主同盟,“像他这样的人做不了韩国人,应送到日本去”。《韩民族新闻》评论说,韩国政坛有个特别的地方,虽然进步和保守两派在多数问题上有分歧,但在对日问题上却往往枪口一致对外,尤其是对日本歪曲历史、走军事大国道路和右倾化都会强烈谴责和高度警惕。
对金泰孝的辞职,韩国《东亚日报》7日报道说,随着本届政府外交核心人物的离去,韩国对外政策有可能进行调整。有媒体分析说,在独岛(日本称竹岛)之争、慰安妇问题、日本歪曲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殖民统治赔偿等涉及人权、历史和领土的问题上,“日本的态度是韩国在处理韩日关系时必须考虑的重大因素”。
对于韩国国内“亲日派”受到“打击”,日本舆论方面也颇为敏感。就此次韩日军事保护协定风波,日本国内保守势力不仅没有深刻反思,还讽刺韩国民众的意见反弹,认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没有责任,是“民族优越主义”乃至对中国态度的“惧怕”让韩国人做出“反日举动”。日本《产经新闻》认为,韩国人一向有“过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优越感,只要这一情况不改变,那么日韩之间的争吵就不会停止。
亲日歌手未能幸免
在韩国,还有像金泰孝这样被批为“骨子里亲日”的各色人等付出过代价。韩国著名歌手赵英男曾在接受日本某报纸采访时称“日本在应对独岛问题时棋高一招”,结果遭到韩国民众谴责,被扣上“亲日卖国贼”的帽子,他主持了13年的公营电视台的节目也被叫停。首尔大学一名誉教授曾美化日本殖民史遭到韩国社会的强烈批判。
2004年8月19日,时任韩国执政党领袖开放国民党总裁的辛基南宣布辞职。《新东亚》等韩国保守杂志披露称,辛基南的父亲在1940年日本统治时期自愿加入日本宪兵队,辛基南为此向韩国独立运动有功人员的遗属表示谢罪。韩国总统府一名官员2009年2月谈到“亲日派”问题时称,“当时也有不得已的情况”,不能根据他们的行为就无条件列为“亲日派”,结果遭到韩国独立运动团体谴责,总统府也训斥其讲话“不妥当”。
韩国真正开始对“亲日派”进行清算始自左派政府执政期间。在卢武铉执政的2004年7月,当时的执政党向国会提交了“查明亲日真相特别法”修改案。此后,韩国民族问题研究所和“亲日人名词典编撰委员会”发布《亲日人名词典》,国会也通过对“亲日派”没收财产的特别法,决定对“亲日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不当所得进行没收。
历史问题难以忘怀
汉阳大学教授闵圭植认为,韩国存在反日情绪有复杂原因,最重要的是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特别是近代日本对韩国实施殖民统治,这点至今让韩国民众耿耿于怀。
随着对亲日情绪的谴责和不满,韩国还很重视对日本殖民痕迹的清除。记者有一次去韩国全北大学参观,该校一名学生介绍说,校博物馆前一棵30多年的雪松被砍了,因为官方认为“雪松是朴正熙执政时种的,是亲日残余”。日本入侵朝鲜半岛后,1921年修改交通规则,要求行人靠左侧步行。2010年7月,韩国实施行人靠右侧通行。韩国国防部近来还下令清除军队中遗留下来的日式用语。
对日本殖民时期的建筑物,只要韩国政府或有关部门认为有必要拆改的都会拆改。以首尔市政厅为例,原来的日式建筑被拆得只剩下一面墙。在韩国最大的王宫景福宫,先是拆掉日本总督府,然后把韩国的象征日本侵占朝鲜半岛期间被挪动的光化门挪回原址。
谈到韩国《中央日报》有关“亲日比亲朝更让人反感”的社论,一名韩国“80后”女生告诉记者,如果在“亲日”和“亲朝”人士中做选择,“亲日”肯定更令人痛恨。
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和东亚国家的经贸往来,实际上让韩国对日本的态度很纠结。一方面,韩日政治关系密切,不仅有美国这个共同的军事盟友,而且韩国国会中的“韩日议员联盟”是最高水平的议会友好组织。另一方面,韩日经济和文化交流密切,谁都不希望因为一些情绪性的东西破坏韩日关系“大局”。 据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