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爸妈吵架,少女就刀割自己
医生检查发现她精神抑郁,专家表示13-18岁女孩更容易发生自伤
手起刀落,当白皙的胳膊上瞬间冒出血珠时,欣欣(化名)的心中有种莫名的快感,肉体的疼痛对她来说已经可以忽略。炎热的夏天,妈妈一遍遍催促欣欣换短袖无果后,无意中发现了女儿长袖下的秘密,两条胳膊伤痕累累,再三追问的结果,让妈妈震惊无比,这些伤痕都是女儿自己割的。“这孩子是不是脑子有病啊?怎么把自己割成这样!”妈妈把她带到了南京脑科医院就诊。
案例一
家人反对和男生玩,割伤胳膊发泄
欣欣今年16岁,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父亲是会计,母亲是教师。对欣欣管教较严,哥哥学习成绩优秀,名牌大学毕业后在银行工作。对唯一的妹妹关爱有加。欣欣性格较为急躁、任性、倔强、不好交际,即将上初中三年级。自从上初一后,欣欣喜欢与男生玩耍,学习效率开始下降,经反复努力后仍无法改善。为此,她心情不好,在家乱发脾气,父母常常责骂她,这让她更加感到苦闷。升入初二后学习成绩更差,眼看就要考高中了,这样下去可不行,爸爸让她复读一年初二。欣欣对学习失去信心,但却与男生交往更为频繁,喜欢上网,QQ聊天,学习成绩更差。
去年7月份,一次,班上有位关系比较好的男生到家里来约她,家人不同意她出去,还批评她,不准她与男生交往。欣欣认为,与男生之间是正常交往,并不像妈妈讲的那样是“谈恋爱”,与父母发生了争执,父母还说了很多难听话,一气之下,欣欣把自己关在房间,并用小刀割腕发泄。为了让欣欣脱离原来的同学圈子,父母将她转入寄宿学校,封闭式管理。但是,并不愿意住校的欣欣,很不愿意融入新的环境中,个性要强的她,还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他们笑我穿得差,排挤我、捉弄我。”欣欣向父母哭诉,但是却并没有得到他们的理解,反而觉得是她有问题。前阵子,在与同学的一次冲突中,欣欣情绪激动,当着同学的面拿水泼自己,还用小刀割自己,把大家吓得够呛,自此,更加没有人愿意跟她打交道了。自此以后,欣欣晚上经常做噩梦,醒得早,睡不着,和家人发生矛盾后经常用刀割自己。当家人得知她经常用刀割伤自己后,终于引起了重视,专门带她到南京脑科医院就诊。
医生检查发现,欣欣手腕处有十多处刀割伤的疤痕,有新鲜的呈紫色,有些为陈旧的白色疤痕,有的则刚刚结痂。通过精神检查,医生发现欣欣不爱说话,情绪忧伤低落,愁眉不展。通过进一步心理测验,医生诊断她为抑郁发作。
专家分析道,欣欣性格任性、急躁,在家受父母、哥哥的娇惯,在校因穿着简单受同学讥笑,回避与同学交流。上中学后,学习成绩差,喜欢上网聊天,有男孩追求,自我感觉良好。但与家人发生冲突,产生敌对心理,用自伤来威胁家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觉得家人不爱自己,有失落感,觉得没有意思。经过一个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欣欣终于情绪平稳,睡眠改善,打算回学校学习,用平和的方法解决矛盾,改善与同学的关系。她表示不会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
案例二
父母打一下,自己打十下“抗议”
13岁的小菲(化名)是南京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去年小升初时,家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弄进了这所学校。但是,在这所父母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小菲却学得力不从心,一年下来,成绩勉勉强强,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参加学校的这样那样活动,老师倒是管得不紧,但是,父母看到她的成绩却不淡定了。“我们花了这么多钱给你上学,你这学的什么啊?”第一次测验后,当父母看到小菲中不溜的成绩后,愤怒了,妈妈更是控制不住地把试卷往小菲脸上砸过去。接下来的事,让父母都傻了眼,小菲并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使足了力气打自己的头,当父母反应过来拦阻时,她已经重重地挨了几拳。
从此以后,父母不敢再说她什么,“就怕她伤了自己,我们打她一下,她估计会打自己十下,而且不知轻重,真要把自己打出什么事,后悔的还是我们。”好在,小菲的父母及时想到到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找医生求助。心理医生与小菲沟通后得知,原本在小学成绩还不错的小菲,一直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经常被老师表扬,但是,上了初中后,这样的待遇就没有了。而且,小菲本来就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考上的,难免自卑,原本开朗的她,上初中后却不愿跟同学多交流,怕别人看不起她。“虽然她也想考个好成绩,让父母安慰,但却不遂人愿,而父母还不理解她,这就导致了她通过极端行为来反抗。”心理医生解释道。
现状分析
13-18岁女孩更容易自伤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医师虞琳表示,除了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疾病患者外,出现自伤行为主要与压力大、抑郁症有关,这类情况高发于13-18岁的青春期孩子中,而且,女孩多于男孩。“国内没有相关的调查,国外的报道显示,发生自伤行为的女孩在人群中占到6%-7%。”而且,虞琳不无担忧地表示,随着孩子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青春期的提前,发生自伤行为的孩子也呈低龄化趋势,7-10岁的孩子也有因自伤前往医院就诊的。
“割腕的时候,我会感到心里特别舒服。”“我不是想死,就是觉得这样做舒服。”……虞琳在与患儿交流中,很多孩子都这么跟她说,“那一刀刀划下去肉体上的疼痛,与他们心理上得到的满足相比,似乎微不足道。”虞琳接诊的患儿,很多都是胳膊上布满伤痕,但是,父母却往往在孩子的刻意隐瞒下,直到孩子伤痕累累才发现,“经常有父母跟我抱怨,孩子回家后就把自己反锁在房内,根本就不让父母进去。”
专家提醒
多给孩子和同伴一起玩的机会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由于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会影响到心理的波动,虞琳表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学习的动力特别强大,而在这个过程中,接收的信息有的是好的,有的则是不好的,如果接收到了不好的信息,就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当然,虞琳称,青春期出现自伤的孩子相对而言也只是一小部分,这类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父母缺乏沟通,甚至是敌对的,也没有知心朋友,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容易钻牛角尖,从而通过自伤来获得心理上的快感。
所以,虞琳提醒,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孩子有无抑郁情绪,如果孩子只有上网才高兴时,就说明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要及时请专业人士干预,迷恋上网的孩子,很多都有心理障碍,当他们在现实中遇到挫折,自己又解决不了问题时,就会迷恋网络,甚至出现自伤或他伤行为。
另外,虞琳发现,在她接触的有自伤行为的孩子中,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我们自己都没什么朋友,和亲友也不怎么走动。”这样的家长自然也不会有意识去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容易孤僻,也没有朋友。“其实,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一起玩的机会,也是一种社会能力的学习。当孩子遇到挫折,在家长处得不到缓解,又没有要好的朋友可沟通,就会通过其他极端手段来宣泄,自伤就是其中一种。”
通讯员徐晓蓉
记者华琳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