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昨天举行全国哀悼,追思南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洪灾中的171名遇难者,这次的洪水被多方强调为“普京第三总统任期以来最严重的灾害。”俄罗斯当天给灾民分发救济金、停止受灾最严重地区两名领导人的职务,普京还下令本周相关部门必须递交关于洪灾的详细报告。为什么洪灾能造成这么多人死亡?俄部分官员强调这是当地“150年来仅见的大雨”,一些媒体归咎于地方当局应对不力,互联网则风传“地方官员悄悄泄洪而不通知当地民众”的阴谋论。西方大媒体像商量好似地,努力把枪口转向普京。法新社预测“普京形象将会受损”,认为俄罗斯的反政府示威可能会烧起来;《纽约时报》则突出“玩忽职守”问题。不过,西方媒体很可能是一厢情愿,俄国内几乎没什么人拿这次事件直接批评普京政府,多是在批评地方当局;而且,进入七八月,俄罗斯人进入休假期,示威活动开始“冬眠”。
西方渲染“普京受打击” “本周末。”俄罗斯总统普京9日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洪灾情况的会议上划定最后期限,要求相关人员“以最快速度完成灾情分析报告”。
索契西南300多公里处的克雷姆斯克市有5.7万人,是这次洪灾最严重的地区。9日,该市1814栋建筑内的排水工作已完成60%,65公里道路被清理。俄罗斯媒体称,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下令22辆载着人道主义救援物品的卡车以及38名救援者抵达灾区,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对悲剧表示慰问,并准备提供人道援助。西班牙和美国也表示慰问,美国还提供了帮助。
西方舆论感兴趣的似乎不是俄罗斯的救灾。俄紧急情况部部长普奇科夫9日在政府工作会上的讲话引发铺天盖地的报道。美联社称,普奇科夫受到副总理的拷问,他说,警告居民的系统已经建立,但不幸的是,不是每个人在足够早的时候收到通知。报道说,普奇科夫称当局通过手机短信发出了警告,但很多当地人称他们从未收到。
“俄罗斯悼念洪灾死难者,普京面对尴尬问题。”路透社9日将枪口转向普京。美国《底特律自由报》称,“普京试图平息俄罗斯洪灾伤亡引发的愤怒”,澳大利亚《新闻报》则说,“杀死170多人的洪灾之后,俄罗斯陷入相互指责的游戏”。“俄罗斯致命洪水,普京形象再受打击。”法新社的这则报道昨天被西方媒体大量转载。报道称,普京上任才两个月,一场洪灾夺去至少171人性命,预计这会引起对其处理人为和自然灾难方式的新关注。普京担任俄罗斯领导人十几年,先是总理,接着是总统,再接着是总理,现在又是总统,其间重大灾难接连不断,包括库尔斯克号潜艇沉没和几起飞机坠毁事故。批评者一再批评他对危机反应缓慢,没能改变苏联时代的基础设施。报道引述一名专家的话称,普京5月重返克里姆林宫以来的第一次大灾,凸显民众对当局的不信任深化,预计会给反对这位强人统治的抗议运动推波助澜。法国欧洲一台评论称,灾情发生后俄罗斯社会和网络上传闻不断,许多消息指控当局玩忽职守,压力迅速集中到重新上任不久的普京身上。德国电视1台说,这是普京再次就职总统以来的第一个真正考验。虽然普京及时承担过错,宣布哀悼,但俄罗斯人的愤怒并没有熄灭。法国《世界报》称,网络上借机抨击、讽刺普京的声音层出不穷,甚至有反对人士在网上将这次灾害称之为“对普京贪恋权力的报应”。
灾难发生后,普京迅速行动,他同边疆区行政长官通过直升机视察了灾区,开着一辆小面包车与克雷姆斯克的官员在当地的道路上颠簸,讨论救灾。加拿大《多伦多星报》却解读道,一个迹象显示普京可能没有逃脱批评,社交媒体批评国有媒体对普京视察灾区的报道竟然与对灾情的报道等量齐观。该报还特意刊登了这样一幅图片:“克雷姆斯克的一个小街上,破塑料水壶、烂木头、淤泥散落在一起,最上面的是贴着普京肖像的大镜框。”法新社称,在这起最新灾难中,普京试图塑造俄罗斯领导人掌控的形象,他亲自视察灾区,告诉地方官员,俄罗斯最高调查者将调查事件过程。但克雷姆斯克的许多灾民说,他们不以为然,抱怨自己的泥泞房子里没有饮用水,也没人管。报道不无挑动地说,当地人抱怨没有洪水预警,边疆区行政长官(普京盟友、任职时间最长的地区领导人之一)反问道,“你认为我们必须挨家挨户通知?”
“神秘之浪。”俄罗斯《独立报》9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居民质疑当局水库泄洪后没有在夜间及时唤醒他们。“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说,洪灾一开始,网上就到处谈论,发生在克雷姆斯克的洪灾是天灾还是人祸?不少网络活动分子支持阴谋论,称此次洪灾实际上是因当地一座水库紧急放水引起的技术灾难。《俄罗斯导报》评论称,如果当局建有一套有效的灾难预警系统,这次遇难者会少很多。《消息报》报道说,苏联时期,多数城乡居民家中都设有有线广播系统,在街道上都安装了扩音器,这些系统在停电时也能依靠蓄电池工作。但在此次的受灾地区,这些广播系统已废弃多年。目前仅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林堡等大城市还保留了这一系统。
俄官方调查部门9日称,当地对洪水预警不够,但否认人为泄洪引发灾难。
患了“普京综合征”? “俄罗斯与美国水深火热。”香港《明报》9日报道俄罗斯洪灾时也提到了美国正在发生的热浪。今年的热浪侵袭半个美国,休斯敦的游客基欧称“华盛顿比地狱还热”。台湾《联合报》说,热浪使新泽西州的公路路面凸起12厘米,一些铁轨变形,42人被热死。不过,美国媒体上鲜有人为此指责政府。美国《外交政策》杂志5日专门选出了“地球上最热的十个地方”,建议“美国人应该停止对热浪发牢骚”。报道说,伊朗的卢特沙漠,2005年达到创纪录159华氏度(71摄氏度),以至于细菌都无法生存,被宣布为“无生命区”。
与俄罗斯洪灾更为相似的是印度。该国北部的阿萨姆邦连日暴雨,河流决口,已有120多人死亡,600万人撤离家园。不过,印度的洪灾在西方远没有引发俄罗斯洪灾产生的那种影响。
“西方媒体患上了"普京综合征"。不管俄罗斯发生什么事件,都能迅速与批评普京联系起来,翻云覆雨。”上海的俄罗斯问题学者郑润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表示,西方舆论对普京的敌意已被深深地意识形态化了。
冷战时,西方媒体视俄共为头号敌人。上周,“美国之音”却大力为俄共“做宣传”。报道称,俄共在莫斯科郊外举办夏季中央委员会会议,一名负责意识形态的俄共中央委员表示,俄共将动用前辈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时使用的手法,向生产车间的一线工人、商铺的普通店员宣传、讲解目前的局势。报道称,“俄罗斯媒体说,如果某家数万人的大企业开始拖欠工资,或因为其他社会问题工人开始抗议罢工,这将给俄共提供可乘之机。抗议活动会从某个工厂蔓延到整个地区,对普京政权构成严重威胁”。“美国之音”的报道标题十分抓人眼球:俄共准备变天,十月革命重演?6日,美国《外交政策》刊登了一篇充满“反普”情绪的文章。文章写道:“普京妖魔化美国,保卫像叙利亚巴沙尔那样的凶手,跟伊朗站在一起。他的高级司令官警告如果华盛顿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俄将使用"毁灭性的力量先发制人",这好像就是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邀请函。普京蔑视国内外的民主追求者,公然支持阿拉伯世界的极权统治者,他加强俄罗斯国内立法将接受国外资金的公民社会团体定为"外国间谍"。他相信胜利属于强者,公开将喜欢讨好别人的美国总统视为软弱。”
如何对待普京的俄罗斯 “普京:西方以轰炸民主来保留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今日俄罗斯”电视台9日报道称,普京在与俄罗斯高级外交官举行的会议上发表讲话称,西方国家经常采用违反国际法的片面政策。某些国家为保留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愿意使用任何手段。普京谈到叙利亚,称只有外交解决才能给地区带来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普京的这番讲话很可能又会让鼓吹严厉惩罚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西方媒体不满。自普京今年5月上台以来,围绕如何解决叙利亚问题,俄罗斯与西方几乎迎头相撞,互不妥协。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有些愤愤地写道:“俄罗斯给了一丁点帮助吗?没有。”美国《福布斯》杂志7月4日刊文说,“普京已经以反美和反西方的吹牛大王而知名,你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找到很多将他视为疯子的说法”。
“西方须与普京的俄罗斯合作,而不是一味申斥。”英国《金融时报》上月刊登的这篇文章有些另类,但也透出冷静。文章说,俄罗斯大选结果以及反对者示威队伍的构成都表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支持民族主义者和苏维埃忠诚分子的结合体。尽管他们厌恶精英阶层的腐败,但多数人不会支持亲西方的自由主义者。俄罗斯的这一基本现实以及在普京谨慎管理之下俄罗斯经济的相对良好表现不仅让普京政府余威仍在,而且还意味着,万一普京政府倒台(不太可能),俄罗斯外交政策也丝毫不会改变。报道称,西方需要与俄罗斯寻求妥协,部分原因是西方的实力已不如往昔。另外,让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或者只是大力加强合作的想法已经胎死腹中。这进而需要西方把政策从与俄罗斯竞相扩张转向合作控制危机,比如共同应对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可能会因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爆发新的战争这一切实危险。
俄罗斯《新闻报》7月5日报道说,最近一项调查显示,17%的俄罗斯人认为示威运动会增加,41%的人认为会维持当下水平,32%的人认为会减弱。对于示威是对是错,43%的受访者认为示威对社会有益,也有43%的人认为有害。
据俄罗斯《观点报》2日报道,美国皮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虽然俄反对派在国内举行了一系列反政府和反普京集会,但仍有72%的俄罗斯人支持普京。
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教授列文日前在媒体上撰文称,当前局势的发展表明了两点:如果我们希望西方民主保持其全球影响力,我们就急需改善民主在本土的表现;未来,全球不仅会出现多个强国,还会存在多种政治体制。因此,如果全球合作有任何可能的话,我们必须学会对各自的体制表现出尊重。列文认为,与俄罗斯和中国就叙利亚问题展开对话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苏帆 杨 明 青 木 汪析 柳直)
作者:苏帆 杨 明 青 木 汪析 柳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